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农业农村局获悉,2022年成都粮食播种面积预计达到575万亩。同时,从2020年起,成都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已连续2年实现正增长,扭转了十余年来粮食面积和产量逐年下降的趋势。
2021年,成都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72.8万亩(含复种),增加4.3万亩,增长0.8%;产量230.6万吨,增加2.7万吨,增长1.2%,实现了粮食面积和产量“两连增”。
累计发放耕保基金165亿余元
涉及农户170余万户
要丰收,首先要保护好耕地。成都市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将全年粮食播面和产量任务以及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大豆扩种目标分解下达到各区(市)县,将防止耕地撂荒和基本农田“非粮化”纳入粮食安全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党政和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并与相关资金项目、涉农领域评优评先相衔接。目前,成都全市2730.8亩农户承包耕地撂荒问题已全部整改销号,耕地“非粮化”问题正分类有序推进整改。
邛崃市天府现代种业园 红星新闻记者 陶轲 摄
同时,成都坚持以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为引领,按照亩均投入不低于3000元的标准,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布局建设高标准农田,实现田网、路网、水网、观光网、信息网、服务网、设施用地网等“七网”配套建设,全市排灌渠系、机耕作业道等生产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累计建成并上图入库高标准农田358万亩。同时在探索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国土空间治理和生态修复方面,成都通过改造提升和新建,在环城生态区完成种粮5万亩,全力夯实多圈层粮食保供基地。
另外,成都在全国率先创立耕地保护基金制度,累计发放耕保基金165亿余元,涉及农户170余万户。目前,成都正对耕地保护基金使用管理办法作进一步修改完善,确保发放范围和受益对象甄别精准;同时,成都正探索推行“田长制”,正抓紧设立市、区(市)县两级总田长和市、县、镇、村四级田长,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耕地保护机制。
加大现代种业招商引智力度
协议投资额4亿元
发展农业离不开种业这块关键“芯片”。为实施种业强市战略,成都市编制了《成都市“十四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制定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系统梳理种业产业链关键环节、链主企业及领军人才,动态更新现代种业产业图谱,全市现有种子(种苗)持证企业111家,建成标准化水稻、小麦、玉米制种基地10万亩,市域内杂交水稻和玉米制种产量约650万公斤,农作物高端种业产值达65亿元。
红星新闻资料图片 摄影 李旭
同时,成都市加大现代种业招商引智力度,在谈现代种业类项目21个,新签约现代种业项目6个,协议投资额4亿元;提速推进天府现代种业园“一库一院五中心”重大功能平台建设。目前,天府现代种业园2.1平方公里总部区基本成形,93平方公里生产示范区规模成势,国家品种测试西南分中心等科创平台建成投用,建成国家级制种基地2.8万亩,入驻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等种业科研机构和创新团队10个、首席科学家和专业技术人才77名。
“合作”是成都发展种业的一个关键词。聚焦优质粮油发展需求,成都市与中国农科院共建成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入驻科研团队20余支,创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建成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成都分中心,成功争取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永久落户成都。同时,成都市加强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中国农科院都市所合作,协同开展粮食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创新、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应用,“十三五”期间共育成品种200多个,选育出的“宜香优2115”入选2020年全国“十大优质籼型超级稻”。
种粮户每亩享各级补贴最高达580元
完善种粮风险分担机制
有地有种,同时需要有人来种。为此,成都市出台了深化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的十条措施,创新农业职业经理人推荐选拔、培训培养、认定管理、政策支持体系,发展壮大农业职业经理人和高素质农民队伍,促进粮食规模经营和稳产高产。全市现有持证农业职业经理人20417人;培育多元种粮主体,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粮油经营主体1774个,引领带动粮食规模生产;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耕、种、防、收、储、加、销”等单环节、多环节的“菜单式”“保姆式”“一站式”服务,全市生产托管服务面积约278万亩,其中托管小农户占比58%。
崇州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红星新闻记者 吕国应 摄
如何留住人?成都拿出了真金白银的政策,具体包括严格落实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耕地地力保护、稻谷目标价格、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财政奖补政策,创新实施粮食生产规模经营补贴和都江堰精华灌区水稻恢复种植补贴等支持政策,对符合条件腾退低效苗木恢复水稻种植的经营主体给予3000元/亩的补贴,累计腾退低效果木、苗木、商业草皮10.16万亩;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纳入市级粮食规模化财政奖补范畴,近4年累计安排8.2亿元专项资金,按照每亩200元的标准奖补水稻、小麦规模化生产377.4万亩,成都种粮户每亩享受各级补贴最高可达580元。
另外,成都还完善种粮风险分担机制,对从事粮油种植的贷款项目按当期银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给予贷款主体100%、最高50万元贴息补助;全面推行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创新推出地方特色农业险种14个,探索大豆完全成本保险。2015年至今,市级财政累计补贴三大粮食作物保费1716.62万元,推动种粮主体全面实现少风险、多得利。
下一步,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将加快推进《关于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实施方案》落实落地,全域提升建设1个十万亩粮油产业带、10个以上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和100个片区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区(“一带、十园、百片”),坚决守住都江堰精华灌区优质粮田,努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核心区。
红星新闻记者 林聪
编辑 张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