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勇于奉献敢于担当彰显时代精神中国黄金集团西藏华泰公司

来源:【长春日报-长春新闻网】

张磊 长春黄金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人员

张磊,2010年毕业于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同年在长春黄金研究院有限公司参加工作。始终牢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感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在科研工作中立足于本岗位,甘于奉献,刻苦钻研,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先后参加了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科研立项项目“大型低品位斑岩铜钼矿石浮选分离工艺技术研究”、“高次生斑岩铜矿石铜钼分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大型斑岩高次生铜矿石铜钼分离工艺创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夜长坪复杂难选钨钼矿选矿工艺技术研究”、“甲玛铜钼混合精矿高效分离工艺优化与应用”等,并在这些项目中担任科学研究和工程化的技术骨干。获得专利8项,荣获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奖励特等奖1项,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能手,2019年度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优秀共产党员。他所在的铜钼分离技术攻关项目组两次荣获“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称号。

崭露头角,困难面前不低头

张磊参加工作之初在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技术中心负责实验室相关研究工作,“为人低调,敢于吃苦,肯于钻研”,这是身边同事对他的直观印象。“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用在张磊身上很合适,正是因为他在工作中的优秀表现,研究院决定将他选入乌山铜钼分离技术攻关课题组,赶赴内蒙古乌山项目现场开展铜钼分离技术攻关。

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项目是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十二五”大基地建设的标杆项目和品牌工程。作为我国第四大铜钼伴生矿床,乌山铜钼矿属于极具代表性的大型低品位斑岩型铜钼矿资源,矿石中低品位钼的高效综合回收是实现经济有效开发利用的基础,而从铜钼混合精矿中高效分离回收钼则成为技术关键。众所周知,铜钼分离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而乌山铜钼分离的难度更大,存在问题更多,生产的技术需求也更加迫切。随着乌山项目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铜钼分离越来越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

2011年11月,来到大雪纷飞,处处银装素裹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张磊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面对铜钼分离这块难啃的骨头,作为乌山铜钼分离技术攻关课题组成员之一的张磊,深知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他决心与课题组一致努力,时刻与自然战斗、与工艺战斗、与设备战斗。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研究院课题组与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公司的不懈努力下,铜钼分离关键技术研究被成功攻克,选矿一厂铜钼分离工业试验流程于2012年12月投料试车,选矿二厂于2014年11月投产,两厂均已达到并超出预期生产指标。截止到2017年底,选矿一厂已连续稳定运行四年,选矿二厂已连续稳定运行三年,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铜钼分离技术的突破,为企业累计新增利润23.95亿元。

砥砺创新,雪域高原展身手

经历了乌山项目的磨练,张磊积累了丰富的现场技术攻关经验,正当他想进一步提高现场技术能力的时候,一次重要的机遇来了。2016年6月,受中国黄金集团委托,研究院承担了西藏华泰龙矿业开发有限公司铜钼分离任务,决定成立甲玛铜钼分离技术攻关项目组,由张磊担任课题组负责人。

西藏华泰龙公司选矿一厂于2010年7月建成投产,但甲玛矿区铜钼矿石性质变化较大,矿石高泥化现象突出,使铜钼分离流程无法产出合格的钼精矿产品。随着40000t/d的选矿二厂投产运行,突破西藏华泰龙公司铜钼分离技术瓶颈迫在眉睫。张磊率领课题组进驻生产现场后,不顾强烈高原反应,立即开始方案设计审查、场地拆除清空、土建施工和设备招标安装等一系列工艺改造工作,大到整个铜钼分离工艺流程的改造、优化,小到每一根管路的连接,全体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家拧成一股绳解决一个又一个困难,目的只有一个:尽快破解华泰龙公司铜钼分离这一影响企业发展的难题。

虽然突破甲玛铜钼分离的技术难题面临着时间紧、难度大、任务重等困难,张磊和课题组成员以“海拔高境界更高、缺氧不缺精神”的豪迈气概和顽强作风,从实验室到海拔4600米高原,向生命极限发起挑战,一举攻克了甲玛铜钼分离技术难题。选矿一厂铜钼分离工业试验流程于2017年6月投料试车,并一次性成功打通工艺流程,顺利产出合格钼精粉,选矿二厂铜钼分离工业试验流程于2018年7月投料试车,达到预期生产指标。经过为期三年的艰苦攻关,2018年甲玛铜钼分离技术攻关项目组圆满完成华泰龙公司分离技术攻关工作,每年为企业新增利润1.4亿元。

以身作则,吃苦耐劳走在前

冬季的甲玛天寒地冻、植被稀少、缺氧低压,是一年当中自然条件最为恶劣的季节,初入高原的张磊高原反应非常强烈,失眠、气喘、胸闷、流鼻血等多种反应下,课题组成员嘴唇发紫,呼吸困难,头痛缺氧,即使吃了抗缺氧药,也难抵挡缺氧带来的身体不适。但张磊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而是第一时间深入生产一线展开生产现状调研。上班忙忙碌碌,白天很快就过去了,难受的是晚上躺在床上,习惯性头疼,有时像针扎一样,睡不着觉,这样的折磨,张磊和课题组成员每天都经历。

选矿二厂铜钼分离投产第一天,流程出现了泡沫粘度大的问题,导致流程难以畅通。为了克服铜钼混合精矿残余药剂多而带来的泡沫输送缓慢的问题,张磊带领课题组成员们采取了降低浮选浓度、增加高压冲洗水和提高清水比例等措施,直到第二天清晨才使得流程畅通无忧。当天夜里,每个人的身上挂了一层矿浆,手上混合着矿浆与各种药剂,对于这些,课题组所有人都毫无怨言,共同探讨解决方法,仔细观察流程中泡沫状态,冒着冰冷刺骨的寒风一直战斗到天亮,渴了就喝一口凉水,饿了就啃一口面包,没有一个人去宿舍休息。

作为课题组负责人,1985年生人的张磊算是其他成员的一个“小大哥”,为华泰龙公司铜钼分离技术攻关奋战的700多个日日夜夜,他本人既要承受课题任务重、难度大的压力,又要时刻以身作则,尽全力带动大家造就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新、特别敢打硬仗的科研队伍,事实证明,他做到了。几年间,他错过了妻子的每一个生日,错过了两个孩子出生后的第一面,也错过了两个孩子第一次叫他“爸爸”,只因为在项目上肩负重任,难以离开。

“两年前,他刚来甲玛的时候还是一个精气神十足的帅小伙,两年间,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他头发逐渐变得稀疏,面容一点点苍老,脸色也没有以前的健康红润了”,华泰龙选矿一厂厂长解钊感慨道,“他总说他睡不好觉,我们都知道,作为年轻的项目负责人,他身上承担着比其他人都要大的压力,他的专业和敬业我们都看在眼里”。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张磊时时处处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他在现场攻坚克难的同时,不忘钻研党的先进理论,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埋头苦干、勇于创新,带领身边的同志解决一项项技术难题。张磊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奋战在科研一线的“黄金人”的使命与责任,用智慧和汗水彰显了中国黄金科研人员特有的时代精神。

本文来自【长春日报-长春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仪器影像仪

高精度光学测量仪

OGP影像测量仪

光学测试仪

上一篇: 【推荐】劵商实习工资大比拼据说差距比较大东海证券有多少员工
下一篇: 【推荐】勇于践行社会责任卓越李华坚持发展公益事业李华慈善基金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