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27日消息(记者 于琦)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8000多万,2020年创造经济总量达11.5万亿元……作为国家战略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如火如荼,正日益成为世界湾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一环,金融支持和协同发展不可或缺。
“在精准服务客户的实践中,中信集团形成了特有的服务方式——协同服务。”中信银行副行长、深圳分行行长芦苇在采访中表示,“协同既是中信的发展战略,也是经营哲学。围绕客户服务,打造符合中信特点的多元化协同战略、管控体系和协同机制,有效配置、整合与共享集团各类资源,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满足客户需求。”
“协同和创新两大优势让中信集团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中信银行广州分行行长金喜年告诉记者,“一方面是区域经济的发展潜力,决定我们助力实体经济大有可为,另一方面是中信集团具有金融全牌照、金融+实业的优势,使我们能够做到大有可为。”
(图源自CFP)
自1979年中信集团成立以来,公司充分发挥经济改革试点和对外开放窗口重要作用,在诸多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创新,成功开辟出一条通过吸收和运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创新发展之路。
如今,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特殊时点上,中信集团再次发挥集团的协同优势,为记者描绘了粤港澳大湾区三地同心、共同迎来创新发展的新气象。
协同优势,攻克“卡脖子”难题
“攻克‘卡脖子’难题”是中信集团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
在目前的国内工业气体市场中,80%被林德气体、普莱克斯、法液空等国外巨头垄断。因此,提升相关企业的技术实力,对于解决我国工业气体垄断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贸易战、新冠疫情多发等国际背景下,中信银行协同中信证券助力广州广钢气体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钢气体”)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全力以赴解决“卡脖子”问题。
“中信证券作为公司的财务顾问,与中信银行通力协作,发挥投行业务优势,帮助我们顺利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广钢气体总裁邓韬告诉记者。
“混改一定是所有制的变化,战略投资者和员工一定要进来成为股东。但同时,混改之后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化和市场份额的提升,离不开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的助力,所以得益于中信证券对企业的了解,中信银行对企业的需求和痛点了解得更快、更深。这样通过金融助力企业优化股权结构,进一步激发了企业活力。”金喜年称。此外,中信证券还帮助广钢气体做架构设计,指导如何进行混改。2021年4月末,中信证券通过公开竞标,成功获得广钢气体IPO保荐业务。
目前,在国际业务层面,中信银行正在为广钢气体向外管局审批境外放款额度和搭建FT全功能资金池,协同中信银行海外子行为客户提供“境内+境外”合作;在交易银行业务层面,中信银行正在上报信e池低风险额度,与广钢气体沟通银企直联、现金管理等业务合作;在贷款业务层面,中信银行已批复广钢气体4 亿元贷款授信额度,用于支持公司日常经营和项目建设,目前正积极营销客户在中信银行用信提款。
“从客户的视角来讲,需要的是综合金融服务、一体化金融服务,所以协同能够有效防范风险,在进行风险隔离的前提下给企业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金喜年解释称。
在中信集团的协同发展中,还有很多这样助力企业攻克“卡脖子”难题的案例。
“2021年在中信集团带领下,中信海直与华为签订了战略协议,计划与华为共同开展适用于空航领域行业性数字化改革解决方案,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优化升级。”中信海直副董事长介绍称,公司将推动通航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上游核心技术与资源加强投资并购,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提升供给体系创新力,解决各类“卡脖子”和瓶颈问题,保障产业链畅通发展。服务海洋风电资源开发,为国家早日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贡献力量,“其中,2020年圆满完成湛江、盐城风电运维人员在海上升压站风机往返接送以及索降投送的试运行,推动了海上风电业务逐步步入常态化运营等。”
在谈及突破“卡脖子”技术时,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事特”)创始人何思模也感慨万千。“未来中国在半导体这个赛道上能否实现弯道超车,关键在于第三代半导体。目前易事特正布局第三代半导体领域,但其中涉及的投入就达万亿级。”何思模坦言,“在技术研发方面,中信银行对我们的支持也是非常有力,今年以来还降低了我们的贷款利率,希望我们能在技术上继续有所突破。”
雪中送炭,支撑企业挺过最困难的时光
“企业最困难的时候中信银行没有抽梯子。”
时至今日,何思模仍记得,2017年-2019年,受去杠杆等宏观因素的影响,金融机构纷纷压缩业务,银行抽贷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经营。
“企业最怕的在哪里,就是银行在贷款以后,一旦当企业要用钱的关键时期,把梯子抽了,那就是最惨的时候。”何思模说,“但中信银行在当时不仅没有收贷,反而增加了易事特的贷款规模。而且在降利率成本方面,也积极给到我们一些优惠,这些都是对我们企业最有力的支撑。”
据介绍,中信银行还协调了的中信证券,为易事特债务融资做相关服务,目前中信证券是易事特定增的保荐机构。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中信集团协同联动服务湾区企业的背后,是服务实业、创新发展的经营理念以及“金融+实业”的独特价值。
“眼光很准,创新力很强,效率非常高,这是我们和中信银行加深合作的最大感受。” 比亚迪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一方面,比亚迪在融资上有需求,中信银行很早在这方面就给予了支持,另一方面,在新能源车补贴款延迟支付等问题,中信银行也做了很多的产品创新。”
据中信银行深圳分行副行长严俊透露,截至2021年4月,比亚迪统一授信额度400亿元,期限2年;授信品种包含银票、流贷、保理、项目贷款、非融资性保函等品种。
另一方面,除了比亚迪自身之外,中信集团还在整个上下游的供应链上给予了全面支持,包括上游供应商的保理、下游经销商的融资、汽车金融类ABS等。“不管是银行还是券商,他们内部沟通非常高效,专业性非常强。”比亚迪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我们在去年疫情期间做了疫情防控债,中信建投、中信证券、中信银行都有参与,在响应政策引导的前提下,快速拿到了批文来做市场发行,并把发行价格做到了三年内民营企业发债的最低,这是中信集团内部协同的高效性,对企业有很大的帮助。”
据介绍,中信银行深圳分行携手中信建投证券协同,为比亚迪成功注册公司债(疫情防控债)人民币100亿元,首期以超募1.97倍成功募集人民币20亿元资金,利率3.56%,为比亚迪节省了财务成本,有助于提升比亚迪市场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集团在帮扶粤港澳大湾区的小微企业上,也始终不遗余力。中信银行深圳分行与逸百年于2018年9月正式开展普惠金融物流e贷第一期产品--车险分期的合作。截至2021年3月31日,中信银行协同逸百年合作累计投放车险分期9064笔,贷款金额合计5.5亿元,贷款余额1.9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数608户,户均贷款金额90万元,单笔最低贷款金额仅为1031元。该产品首贷户比例约50%,即每两个客户中就有一户是从未在银行有过贷款记录,大大提高了小微物流企业的贷款可得性。
“2021年一季度维持了较快的增长趋势,同比2020年一季度车险分期业务放款量增长了203%,放款金额达到1亿元。”逸百年相关负责人朱海仑透露称。
据悉,中信银行物流e贷是总行上线的第一个全线上化的创新普惠金融单品,也是全国银行业首创面向物流行业小微企业的专属金融服务方案。
1+1>2,众人拾柴火焰高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信集团也踏上了新的起点。正如金喜年所言,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对于中信集团在广东的分子公司而言,也是具有难得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中信集团在协同服务的过程中有着以下两个特点。”严俊表示,“一个是人无我有。像一些企业在特殊阶段时,比如企业的营收、盈亏等指标不理想,可能在传统银行的审批标准里很难通过,但了解到公司的核心优势之后,中信银行会在第一时间给予信贷支持。”
“另一个特点就是企业对中信银行的认可。”严俊称,过去两年,中信银行深圳分行战略新兴行业支持的企业户数大概翻了一倍,2019年是115户,现在是将近200户。”
如今,中信集团的协同服务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中成效明显,但中信集团仍不止步于此,还同步推进政府客户和个人客户的协同服务。
“一是投行+商行,二是金融+实业,通过‘融智+融资+融产’,‘三融’结合来推进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对于协同如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金喜年如是说道。
所谓融智,即是发挥智库功能;融资即是解决资金需要;融产即是与产业相结合。
“秉持‘三融相生’的理念,2020年,中信的‘咨询先导、多方协同’的惠州仲恺协同模式在大湾区取得了良好的协同成效。”中信咨询粤港澳研究院院长助理贾安屹介绍称,“比如支持惠州更好更快的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创新投融资机制体制,由中信咨询牵头,协同中南市政设计院、中信银行等机构联合为惠州的重大交通枢纽项目提供的‘咨询+融资’服务,从项目、主体、资源三重维度进行顶层设计,仅7个月就完成几十亿融资成型的目标,并成功应用政策资金和地方政府债券等,被誉为创新标杆。”
“未来将探索形成珠海模式,即由中信联合体为珠海市国资国企系统提供‘从政府到企业到项目’全链条的‘融智+融资’服务,做到政府战略引领,企业规划到位,项目配资到位的成效。”贾安屹信心十足,“我们将与集团兄弟公司共同构建协同新生态,共同助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腾飞。”
“一个中信、一个客户”是中信集团在协同服务客户时所坚持的原则。“如果说过去是存款,后来是理财,现在是以基金配置为主要手段的财富增值,后期向家族信托延伸。在过程中,包括保险、理财、基金这种多组合就出现了。”金喜年举例,“比如客户投了保险,可以基于保险提供线上的贷款产品,实现了产品交叉销售。从客户的视角上看,客户的财产管理的多元化、多样化,对于客户的财产性收入增长作用凸显,实现双赢。”
在中信集团看来,通过不同维度为实体经济赋能,就是1+1>2,众人拾柴火焰高。
“实际上现在银行已经和过去发生了变化,不是传统的存贷汇,是利用信息聚集地的功能、利用投行+商行、利用金融全牌照的优势,为企业、为居民、为政府做出赋能。”金喜年目光坚定,“我们希望通过努力,真正能够为实体经济、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