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一季度的仓位变化出炉了,相信不少小伙伴也看了相关的信息。
不知道大家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能为自己提供什么样的投资启示呢?
我也在周末仔细看了几份券商的研究报告,其实呀 ,公募基金的秉性从来就是那样,了解这些秉性后,也能帮助我们多赚一点钱。
一、总是扛不住压力追热点
一季度,公募基金的仓位明显转向了TMT。
计算机、通信、传媒和电子分别加仓了3.79%、0.91%、0.54%和0.37%。
请大家注意,
公募基金在这些板块没涨之前为啥不买呢?
所以再次提醒我们,没有人能预测市场,我们看到的趋势其实是走出来了,不是事先计划出来的。这是啥意思呢?
就是大家看到某些板块大涨了,于是就全都冲进去,大家都往里冲,自然还会继续涨!
说白了,这些基金大都是追涨杀跌的,真正做价值投资的很少!所以他们很难帮基民赚到钱。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他们,因为他们的压力很大!只要业绩暂时表现不好,基民就会用赎回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那么为了短期业绩,他们就很难不去追涨杀跌!
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第一,作为散户,我们更有优势。
我们不受业绩考核的压力,所以完全不用在意短期的收益。这可以让我们在低位时买入,并耐心等待它们的价值回归和成长兑现!
第二,市场短期走势无法预测
趋势并不是谁能预测到的,都是自己走出来的。
比如,一个业绩很烂的板块,或许因为某个消息或者事件的持续刺激而走出了上涨的趋势,那么就会有人去追。
只要有人追,它可能还会继续涨。你通过业绩和基本面跟没法预测得到。
而且即便透支三年的业绩了,它可能还会继续疯!市场就是这样!!!
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认为要么你跟巴菲特一样很有定力和耐心,要么你就将仓位均衡一点,不去赌方向。
我个人有耐心,但比不上巴菲特。所以我还是会适当的均衡仓位,我承认自己无法预测市场。然后用自己现有的耐力去等。反正不管市场炒什么,我都能分一杯羹,心态就能很好。
二、公募基金最爱的两个领域
公募基金长期超配的领域就是科技成长和消费。可以说是基金的最爱。
为啥是这两个领域呢?
先说消费吧。
消费是所有行业里ROE唯一能长期维持在高位的
,尤其是白酒,能达到25%!
这啥意思呢?只要估值合理,白酒给我们的长期年化回报就能达到25%!可以秒杀所有行业 。
别看科技短期爆发力很强,但论长跑,他们还差得远。
所以别看最近消费和白酒表现不怎么好,但长期拿着,一定是收益最高的。只不过大部分人没这个耐心。
再说说科技成长吧。
公募基金为啥喜欢科技成长呢?
因为
短期爆发力强,还能讲故事
嘛。
刚才咱们也提到了,基金有短期业绩考核的压力,所以只能通过科技成长来吸引基民!
请注意,他们很少会提前埋伏,而是看到趋势起来后再去追。为啥呢?
因为市场不可预测嘛!
如果提前埋伏,而风又不吹过来,反而吹到另一边了,你说基民会怎么想?
但这会出现一个问题,一旦趋势起来了,基金们就会疯狂抱团,然后把这个板块玩崩掉。
在抱团过程中,其他板块的资金本抽干,就会表现不好。
而基民一般只看股价的短期表现,于是全都追热门。追到大家一起跳悬崖。之前的新能源和医药不就是这样吗?
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第一,对于消费板块,只要估值合理,就长期持有,确定性是很强的,而且长期收益最高。
第二,在基金开始抱团的时候,就要趁回调介入。千万别等到基金全都调仓换股后再去追。
通常来说,公募基金大规模调仓换股通常要持续一年的时间。
但是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科技成长的波动非常大,所以中期调整下跌会很剧烈。
别看现在大家一个个信心满满,真遇到跌20%-30%的时候,鬼故事立马就飞出来了。到时候恐怕人工智能改变世界的故事你就不相信了。
此外,由于弹性很大,所以它一定会涨到让你恐高,然后卖飞,接着是高位追进去被套。
总的来说,科技成长股的杀伤力极大。参与时,务必要小心。分配好仓位非常重要!这鼓声可是说停就停的。
你在参与的过程中,小心脏会一直扑通扑通的跳,会在兴奋、怀疑、恐慌、懵逼、无助、贪婪的情绪中来回打转!
童话故事和鬼故事会交替上演!迷惑你的心!
三、公募基金最嫌弃的行业
拉长周期来看,公募基金最嫌弃可能就是金融地产了!
为啥呢?
因为产业趋势不在了(主要是指银行和地产),增长很慢。
别忘了,公募基金有短期业绩的压力,所以涨得太慢的,他们是不愿意碰的。
但这里要注意一点,金融地产、基建、公用事业类的板块在衰退表现更好。但由于公募基金都不怎么买,所以基金在衰退期跌起来就非常惨烈!
所以基民通常在最热的时候买,买进去后,就是惨绝人寰的跌!
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别把仓位管理的工作交给基金经理
,他们大都是猛冲猛打的。
我们自己要学会定位周期,然后相应的调仓,不要在牛市里太贪婪!
如果从短期来看,
公募基金不喜欢上一周期的热点
。
比如一季度就大比例减持新能源和军工。
其实道理很简单,资金就这么多,为了追现在的热点,就只能卖出之前的热点。
大家在上一个周期都抱在一起,那么一减持,就容易雪崩!
但减持也是有个度的。如果这个行业的估值已经很低了。那么也就很难再跌了。
新能源、军工和医药都是如此,跌过前低的概率是很低的。
所谓风水轮流转,说不定三四季度,这三个家伙又神气了呢?这都是很难预测的。
所以作为个人来说,仓位管理是第一位的!
别以为自己能精准踏准节奏,要知道这些有这么强大调研能力的基金公司都做不到呢!
四、真正的好基金很少了
从公募基金的仓位,我们就能看到,好的公募基金很少了。
从下图我们能看到偏股混合基金的仓位长期都很高。
这说明基金经理根本不会有效管理仓位,不会在熊市来之前减仓。受苦的是谁呢?
之前我也写过文章分析过,他们不减仓是基于他们的立场,毕竟基民本身也是短视的。
基金在牛市跑输同类,会被基民骂无能!而没人能预测到顶在哪里。
咱们再看看灵活配置型基金的仓位也是逐年提高,2022年也没怎么降低!
那么这还叫灵活配置吗?
其实呀,现在基金公司都很激进,不怎么推出灵活配置型基金了。反而
最爱推出赛道类基金。
大家可以想想为什么。
假设全市场就20个赛道,那么基金公司就推出20个基金去覆盖。
无论哪个赛道跑出好业绩了,基金公司都能押中。
然后他们就把押中的基金提出来使劲做营销,吸引基民购买。
这也没办法,基民就爱买最近涨得好的基金。基金公司正好遂了他们的心愿。
这就是矛盾的地方。
真正的好基金很难被基民关注到,因为他们是长跑健将,短期业绩肯定不行。
而短跑选手也就最多冲400米。基民恰好又是在离终点最近的50米买入的!
五、规模大的基金,就别瞎补仓了
最近吐槽最多的,可能就是中欧医疗了吧。葛兰已经从女神被骂成葛大妈了。
中欧医疗无论是最近一年,半年还是三个月都跑输医药生物指数。最近3个月更是跑输了8个点左右!
为啥突然就不行了呢?
第一,均值回归。
任何基金短期大幅跑赢基准后,基本上都会遭遇均值回归。
第二,规模太大
接近300亿的规模,你还指望它跑出什么超额收益呢?船大了,掉头很难!
所以呀,即便你还看好医药,也应该补医药指数或者规模小点的基金。
说到底呀,都是投资者自身认知的问题。
六、总结:如何理性看待公募基金的调仓?
我个人认为,
不用太在意别人的仓位变化。
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投资体系!
因为呀,市场本身是不可预测的。
只有自己成熟的投资体系才能应对市场长期的变化!
公募基金基金的仓位变化,更多的是反映短期的趋势和情绪。基金经理本身也没有预测市场的能力。趋势是自己走出来的,而不是谁设计出来的。
很多人现在都坚信TMT的上涨是因为人工智能。然而,你翻回去看看2019年呢。当时TMT还不是在第一轮上涨中涨了60%左右,然后回调20%以上,接着再继续涨。你能说出当时为啥TMT没输给现在吗?
此外呀,市场里的博弈者可不止公募基金,还有外资、私募、散户、社保等等。
比如,公募坚持保险,但外资加仓保险。保险最终会怎么走呢?
还不是取决于价值和业绩!
说起投资体系,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建立。回头我在公号专门分享几个案例!
本篇文章的几个要点如下:
1.没有人能预测市场,趋势是市场自发走出来的,不是认为设计的,公募也只是为了短期业绩追涨杀跌的大散户而已;
2.公募最爱科技成长和消费;消费只要估值合理就应该长期持有,科技要短期规避上轮的热点。
但这也不绝对 ,比如去年4月的大反弹还是新能源涨得最好。
再次说明,市场无法预测。搞不好这里TMT就要跌20%以上!
3.公募基金非常极端,投资者要自己负责仓位管理;
4.回避规模太大的基金;
5.最重要的是,建立适合自己的投资体系,保持耐心,看重长期收益。
最后提一句:
作为散户,我们有很大的优势,因为我们没有业绩压力,可以不用跟人比短期回报!
打赏自愿,1分钱都是默默的支持,哈哈!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欢迎来我的同名公众号:
睿知睿见!
上面的内容更丰富还做了分类,一起看财经,学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