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门窗在装修哪一步安装

文章目录:

1、西安地理|探访庙后街 182号老宅:“张公馆”到底是谁的公馆?2、看·鉴美丽西安|藏在闹市里的百年宫院3、有人花钱在农村专门收购旧木头,旧木头有啥用途?5个用途要了解

西安地理|探访庙后街 182号老宅:“张公馆”到底是谁的公馆?

庙后街182号院是这条街上保留最完好的一处老宅院,关于这座宅院一直存在着一些谜团,其中最令人迷惑的就是它最初的主人是谁?

门口有照壁 院里有戏楼

182号老宅内院气派的门楼

182号大院面临繁华的庙后街,坐南面北。临街门房是传统的砖瓦木房,面阔五间。中间开着大门,大门是黑色的,青砖包砌,显得古朴厚重。

182号老宅是纵向多进式结构,整体格局和细部装饰都体现了西安传统民居的特色。进入青砖铺就的大门道,就是前院,为四合院布局。两边是厦房,对面是厅房。老住户说,过去这个院子里还曾有一道门,大概是为了更有安全性,后来拆了。这个院子厦房与厅房的卡子墙位置,过去有两个月亮圆门,通向东西两边的偏院。设置偏院,也是182号大院的一个独特之处。现在只有东偏院了,西偏院地盘已划归到外面去了。

庙后街182号门房外景

穿过厅房的过道,就进入了第二个院子,这也应该算是内院。内院里迎面是一座气派的门楼,与厦房的北山墙成为一个整体平面,这也是为了增加内院的私密性和安全性而增设的一道门。这座青砖门楼气宇轩昂,有好几层砖雕,繁复精美,是最能体现182号老宅风格的建筑。门楣上有四个阳刻文字,由于被破坏,已经很模糊,记者仔细辨认,是“居易俟命”四个字。这句话出自《中庸》:“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意思是君子安心地处在平易的地位,等候天命的到来,小人却是冒险去妄求非分的利益,由此也可看出主人的一些思想和价值观。门楼旁边的厦房山墙上设有影壁,刻有几何图案和花式纹样。

进入内院,东西两边是厦房,最里面是五间上房。上房的门前有一个亭子,占地面积约有十几平方米,老住户说这其实是戏楼。戏楼有四根木柱支撑,四面敞开,顶部呈人字形悬山样式。戏台木架简洁厚实,屋脊砖雕精美。东西横梁上方各有一组木件,上面雕着一个龙头兽身的怪兽,引人注目。戏楼与上房融为一体,顶部与上房屋檐相连,两根柱子与上房共用,建造得颇为精巧。老住户罗西安说:这个戏台过去还有半人高的围栏,现在围栏没了,几乎看不出是戏台了,更像是进入上房的装饰性过厅。

老住户介绍,老宅最早时的窗户是“满天星”的木雕窗棂,很漂亮。房前的台阶是青石条,院里有石鼓等摆件(现只剩一个石鼓)。大门外原有两樽石狮,非常威武。房前有六根拴马桩,头部雕刻着石猴。大门对面路北过去还有一座大照壁,约十几米长,三米高,近一米厚,非常雄伟,可惜这些东西后来都被拆除了。罗西安介绍,现在东隔壁的老刘家泡馍馆,也是当时182号院的地方,是养马的场所。

2011年时,老宅由于年久失修,一些房子成了危房。老宅曾经进行过一次大翻修,把以前的土坯墙换为实心砖墙,墙面刷白,部分窗框换成了铝合金。翻修后的老宅保持了过去的基本构造,仍能看到过去雕梁画栋的影子。

这所深宅大院现在是陕建集团第八建筑公司的家属院,他们是解放初住进来的,现在有二十多户。

探寻“张公馆”主人之谜

182号宅院是什么时候建造的,最早的主人是谁?现在的住户们也说不清楚。

罗西安说,他是1956年六岁时住进来的,听长辈说这里过去的主人姓张,大家就称之为“张家公馆”,但说不清主人具体的名字。

“张公馆”到底是谁的公馆,记者接下来进行了一番艰苦的探寻。

说法1:年羹尧所建,转交给张广泗

现在182号院大门里挂着一个牌子,上有“182号院简介”:这所宅院据考证是清雍正年间川陕总督年羹尧所建,离任后转交给下任总督张广泗,后称“张公馆”。

这个牌子是住户们2016年挂的,这个结论其实出自一家媒体的推测,并没有得到证实。

首先,说此宅为年羹尧所建,这是一种猜测。由于年羹尧修建过西安城隍庙,现代人就会将其附近的老宅往年羹尧身上附会,说是他建的,这没有任何资料记载;其次,这家媒体所说182号院被叫“张公馆”,相传是清代一位总督的府邸,媒体查找了清代陕甘总督和川陕总督的名录,发现其中姓张的只有一位,是乾隆时期的张广泗,就分析出“张公馆”为张广泗公馆。将上述两条信息结合,就推测得出了简介里的结论。

陕师大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副研究员史红帅并不认同这个结论,他说:一,年羹尧是被杀的,遭抄家,他不可能留住宅给别人。即使是在他当权时,也要看他与张广泗有没有交集。年羹尧是雍正年1726年死的,张广泗是乾隆年1746年就任川陕总督的,两年后也被杀,两人年代差得很远,可以说不可能有年羹尧把宅院给张广泗这种事。二,清时像总督、巡抚这样级别的官员,都住在衙门的,南院或北院,而不是住在外面。级别低一些的有可能住在衙门以外,但像年羹尧、张广泗这样的人不可能住在庙后街。

公馆这种称呼,是民国后出现的,古代官员住地一般叫府邸。记者在《西安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上看到,将庙后街182号断代为民国时期建筑。但也有资料说182号是清代建筑。

说法2:张云山公馆

182号院住户给记者推荐了一位住在附近的刘忠诚先生,说他是庙后街的老户,可以问问他关于张公馆过去的情况。

家住庙后街198号的刘忠诚先生今年84岁。他说,过去人们是把182号院也叫张公馆,听老人传下来说,那是张云山的公馆。刘先生回忆:“182号最引人注目的是门口那个大照壁,砖雕的,非常气派、雄伟,在西安少见,那就像张公馆的一面镜子。解放前我没进过182号院,那时外人很少进去,解放后才进去过。小时候听老人说那是张云山的故居,但张云山去世太久了(1915年),现在也没有证据证明。”

张云山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青少年时在大学习巷做了有近十年的长工,在回坊留下了不少轶事。说张公馆是他的故居,倒也有可能。顺着这个信息求证下去,记者采访了回坊众多老住户及专家,但都没有得到肯定的结论,对这一带很熟悉的马健雄先生还坚决否认这一说法。他的祖父马正卿是回族知名爱国人士,与张云山年龄相仿,同住大学习巷,两人很小就认识,有很深的交往。71岁的马健雄老人说:“从来没听祖父和其他长辈说过182号院是张云山的公馆,我自己也看过很多张云山的资料,也没有这方面的信息。如果那是张云山的公馆,早在回坊传开了,政府早就保护起来了。”

记者又辗转找到张云山的后人求证,张云山的重孙张瑞聪说,张云山辛亥革命后,是住在盐店街,小时候父亲还领着他去盐店街那老宅看过,当时老宅已成了市民政局。张云山还在南院门、火药局巷等地住过,但没听过在庙后街有过住宅。

说法3:周至会馆

在记者调查182号院主人的过程中,看到一本《周山至水》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民国时期的西安周至会馆》,文章认为182号院过去是周至会馆。

《周至县志》记载:周至会馆又名二曲公寓,在省城西仓门,创建于民国元年(1911)。庙后街在民国年间确实曾叫西仓门,那么,182号院是否就是周至会馆呢?

这种可能性也不大。从建筑布局看,182号院是典型的传统民居,而会馆一般是旅馆结构。从大小看,资料记载周至会馆的面积是五百多平方米,而182号院的面积有一千二百平方米,还不包括偏院。从门牌号看,有学者研究解放初周至会馆的门牌号是94,而182号的住户说这里解放初门牌是97。

马健雄说,他对周至会馆有所了解,其位置在庙后街派出所东边,即庙后街与西仓南巷丁字路口处。后来变为煤店,现在是住宅。

说法4:张姓商人

马健雄在否认182号院是张云山公馆的同时,说它是一位张姓商人的宅院。

马健雄说,182号这家是做买卖的,主人是山西籍的张姓大商人,是有文化的儒商。听老人说,他们后来回了老家,还被划为地主。

对张公馆主人是张姓商人这种说法,许多老住户给予了认同。庙后街老住户、76岁的贾崇穆说:过去庙后街做生意的山西商人不少,有六七家。根据182号院门前的那个照壁看,这家应是财力很大的商人,肯定不是回坊的老户,与邻里的交往也不多,导致他具体身份大家说不清。

也有人分析,182号院的主人杳无音信,是不是1949年后去了台湾、香港地区或海外?或是家里突然出了什么变故?罗西安说,前多年来过一个香港人,说这是他家的住宅,但后来也没有下文。

在西安,像这种说不清主人的老宅极少。综合调查、分析,182号院为张姓商人宅院的可能性最大。□文/图 西安晚报记者王亚田

看·鉴美丽西安|藏在闹市里的百年宫院

年羹尧(1679年-1726年)

即便是不熟悉历史的人

想来也有所耳闻

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加封太保、一等公。据载,西安都城隍庙在清雍正元年(1723年)失火烧毁后,时任川陕总督的年羹尧用明秦王府砖石木料重修都城隍庙,重修后的都城隍庙“规模宏大,栋宇崇宏,雄伟壮观、甲于关中”,与南京、上海城隍庙并列为中国三大城隍庙。

但鲜为人知的是

年羹尧任川陕总督时

曾在西安修建宫院

据说西安有两处老宅都与他有关联

一处在庙后街182号院

还有一处在大学习巷93号院

庙后街182号院

|庙后街182号院|

庙后街182号院是庙后街上保留较完好的一处老宅院,相传是清代一位川陕总督的府邸。大门口写着院子简介:这所宅院据考证是清雍正年间川陕总督年羹尧所建,年羹尧离任后转交给下任总督张广泗,后称“张公馆”。

|庙后街182号院简介|

庙后街182号院原先为七进院,现在仅存四进,院落坐南向北,呈纵向结构,砖瓦木房,面阔五间,院中还有戏楼。

望着左右两排白色砖墙的房舍和铝合金窗框,老宅原先的光景大概只能在心中想像一番了。老住户解释,老宅原先的窗户是“满天星”木雕窗棂,房前的台阶是青石条,院里还有石鼓等摆件。但是年久失修,多是危房,2011-2012年间院子曾进行过一次大翻修。解放初期,归属陕建集团第八建筑公司家属院,现在还住有20多户人家。

|庙后街182号院前院|

不过翻修后的老宅还是保持了原来的基本构造和建筑遗存。越过厅房,进入内院,一座精美气派的砖雕牌楼矗立在前,与厦子房的北山墙相连。牌楼门楣上刻有四个文字,已经模糊不清,难以辨别。据陕西地名文化专家权伦介绍,应是“居易俟命”四个字。“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出自《礼记·中庸》,意思为君子安居现状等待天命,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小人”相对君子而言,即是凡夫俗子,并非有特别的贬义。

|砖雕牌楼|

182号整个院子的格局和装饰典型地体现了关中传统民居的特色。例如,“房子半边盖”,厦子房从侧面看正好是两面人字形房屋的一半。下雨时,雨水朝一边流,取“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院落山墙、影壁、门厅多处可见精美的砖雕。

大学习巷93号院

离开庙后街182号院,穿过一条街进入大学习巷,93号院安静地隐藏在大学习巷一侧窄窄的甬道里,甬道口挂着“年羹尧”故居的简介牌,上写着:93号院是年羹尧担任川陕总督(1721年-1725年)五年期间所修建的宫院。

|大学习巷93号院|

穿过窄窄的甬道,走进大学习巷93号院,这座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院落,面积不大,呈四合院结构,但院落还算敞亮,院中一棵两人合抱的椿树枝繁叶茂。这里的古建保留得较为完好,还可见当年的青砖、石礅、雕梁画栋。据陕西地名文化专家权伦老师介绍,这里过去主要是年羹尧的女眷及丫鬟们的居所,曾经被称为“重桃宫”,院落从东向西呈纵向三进式结构。

|窗棂上雕刻着精致图案|

大学习巷93号院为第三院——娱乐院,建有戏楼看台,戏楼在二层,坐南向北,面积大概有十余平米。戏楼正对面建有高大的主看台,两侧还分列了十多米长的包厢,可容纳百人看戏。如今,院内的柱、梁、檩、椽、房内板壁虽显得陈旧,部分至今仍保存完好,窗棂门楣均雕刻着精致图案,一下子就可以看出主人昔日的辉煌与荣耀。目前93号院的住户中,常住的还有五六户人家。

|房柱石礅保存完好|

早年“重桃宫”三个院子是相通的,现在,大院的一进院要走建华西巷,二三进院从大学习巷进,这三进院的老宅都已成为私人住户。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画家王西京也曾在这个院子居住,他家曾在二进院住了几十年。从大学习巷93号院绕出,转到建华西巷,78号就是年羹尧故居的第一进院。第一进院为“重桃宫”前门原先为下人居住,几十年前还能看到花园、照壁,现在已经被居民楼代替,住了8户人家;二进院主人住,四周为两层阁楼相拥,共有三十多间房屋。

一进建华西巷78号院,我们就遇到在这里租住了十几年的赵先生,与其言谈中得知,来这里参观寻根的人有很多,老住户们也都能认识到这处老宅的价值,多年来,除过1998年一进院发生过火灾,烧了大门,住户将老宅拆了改建楼房之外,四合院的整体结构还保持着,西南方墙根处还有一口老井。作为一段历史,如何能恢复这座古宅原本的样貌,给后人留下记忆,成为这个宅院住户们的心愿。

|西南方墙根处的老井|

百年老宅,百年沧桑

正是散落在西安大街小巷的传统民居

携带着古城的厚重历史印痕

点缀着现代的文明辉煌

留住渐渐逝去的乡愁

守住古朴亲切的记忆

挖掘其内蕴的历史文脉

让西安成为有故事的城市

有人花钱在农村专门收购旧木头,旧木头有啥用途?5个用途要了解

在农村中总会有很多的新鲜事,比如说上门收废品的、上门收旧木头的、上门菜刀换盆地等,相信这些都是能唤起农村朋友们的记忆的,小编记得,小时候在老家,有人下乡换菜刀的这种是最受欢迎的,因为大家可能就是用一把菜刀或者剪子就换了一个铝大盆,那可是相当划算,但是这种“以物换物”的生意也渐渐的消失了,农村中也很少在看到。

但是收废品和收旧木头的行当在农村还是能看到的,收废品是我们常见的,但是收木头是干啥用呢?相信农村的朋友也会有这样的疑问,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专门在农村收购旧木头的人是如何将这些旧木头变废为宝的。

一、回收农村的旧木头

以前农村大多数住房都是木屋,木屋的使用使用年限较短,所以时间长了木屋就容易变成危房,大家也知道国家在改造危房,所以很多的陈旧木房被拆掉,改建了水泥房,也有一些家庭是为了改善住房所以也会把原来的老房子拆掉改建新房子,那对于很对农民来说,拆下来的旧木头就不知道放在哪,放在家里也碍事,所以农村中就有一些专门收旧木头的。

这些旧木头的种类是有有很多种类的,比如说榆木、香椿木、枣木等,这些收旧木头的人都会收,在农村中只能用来当柴烧的旧木头却也变成了宝贝,那相信大家也很想知道这些商贩收购旧木头的价格,那价格会很高吗?有些收旧木头的商贩就会在纸板上写着“回收旧木头,100元一吨”,其实从这个价格来看,旧木头的回收价格并不高,但是尽管价格不高,很多村民想着放着也是放着,何不如卖掉了,所以还是有不少的村民会选择卖掉这些旧木头。

二、回收的旧木头的商贩赚钱吗?

这世上应该没有谁会做不赚钱的生意,所以对于回收旧木头的商贩肯定会赚钱,这是毫无疑问的,旧木头在农民朋友的家里放着确实不值钱,但是经过回收利用后,这些商贩以较低的价格从村民手里买入,然后再转卖给旧木头加工厂,就能从中赚取差价。

然后这些旧木头在加工厂里,会被分成不同的种类,比如说质地较高的旧木头放在一堆、质地一般的放在一堆、质地差的放在一堆,除此之外还会对不同种类的旧木头进行分类,这样方便加工。

三、旧木头都有哪些用途?有何价值

1、旧木头可以做成家具

大家都知道农村的旧木头一般就是从老房子拆下来的,所以这些旧木头中有些质地是比较好的,那加工厂就会将这些质地较好的木头做成家具,比如仿古家具,旧木头是比较有优势的。

2、旧木头做成艺术品

旧木头在农村很多人都是将其当作柴烧了,并没有展现旧木头的价值,但是旧木头到了雕刻家的手里,他们就会将适合做艺术品的旧木头用来雕刻艺术品,艺术品的价值那可是比旧木头高得多,所以去农村回收旧木头的商贩就能从中赚到差价。

3、旧木头做成纸品

大家都知道,树木是造纸的原材料,旧木头同样也可以造纸,所以对于质地不是很好的木头,就会被用来造纸,用旧木头造纸就可以减少砍伐新树木的数量,旧木头不仅省去了砍伐的步骤,价格还比新木头便宜,所以生产纸品的厂家也会从商贩的手里买旧木头。

4、旧木头可以粉碎当肥料

可能有的朋友不理解粉碎旧木头可以当肥料这种说法,其实木料当肥料这种说法主要是针对种植菌类的种植户,见过菌类种植的朋友应该知道,菌类的生长是需要木屑的,所以对于种植规模大的种植户来说,对木屑的需求是比较大的,因此种植户为了压低成本,也会选用一些旧木屑。

5、旧木头可做发电原料

大家都知道在以前发电主要就是火电厂,火电厂发电就需要很多的燃料,所以农村闲置的旧木头也可以用来当作发电的原料。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所有内容,现在在农村兴起的生意还是比较有意思的,那关于去农村收旧木头的这种生意,相信大家也知道旧木头的用途了,那大家聚的旧木头除了可以有以上用途外,还可以用来干嘛呢?要是大家有什么新的想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断桥铝合金门窗品牌

高档隔热门窗

高端门窗品牌

上一篇: 铝合金门窗圆柱拼装图
下一篇: 铝合金门窗地脚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