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聚焦:莱阳师范挥之不去的人生记忆

莱阳聚焦:莱阳师范挥之不去的人生记忆

文 / 张 涛

如今离开莱阳师范虽然已是多年,但是每年莱阳师范的学子走到莱阳总要到学校去看看,去重拾那曾经三年的岁月,去告慰母校-----母校。

莱阳师范位于莱阳东北角,距离莱阳汽车站很近,步行15分钟就到学校了,这是学生们得天独厚的出行条件。莱阳师范西邻山东中医院学校,东邻莱阳农学院,西南不远是莱阳一中。因此,一到周末穿着各色校服的学生鱼贯而出,拉动着学校周围的水果市场、百货市场的经济。

莱阳师范的美有多种:光洁的水泥路、郁郁苍苍的花草树木,宽敞洁净的教室、独立翻盖的书桌,整洁统一的宿舍、朝气蓬勃的操场,书法绘画不断更新的长廊、特色鲜明的黑板报……男生宿舍前有两排樱花树,枝枝丫丫,貌似无章却能盛开出一片花的海洋。清晨,斑驳的阳光洒在通往教室的小路上,呼吸着花香、聆听着莺语,低哼着新歌,相约一同走向教室。花海的尽头原来有一片平房,平房的山墙便是我们刷新世界的舞台,能写的、会画的,三三两两的同学在黑板上施展自己的才能,享受着他人赞许的目光……每一种美都时刻定格在脑际,这与初中的生活形成巨大的反差。

能考上莱阳师范,是鲤鱼跳龙门,是挤独木桥,说的一点也不夸张。这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是一件改变命运的大事。考上了便意味着脱离农村、拿出户口,吃上国家粮、成为国家人。直到现在,虽然大学的门槛低了,每一个求学的学子,我们依然要努力学习,因为龙门的门槛参差不齐。不负光阴,便不负未来。

今年偶然的机会见了文波兄长一次,他站在车前,脚上一双露出脚丫的大凉鞋,黄灰色的大裤衩配上短袖衫,卷曲的短发,笑起来依然会露出两排标志性的牙齿,与学校时并无二致。去年市里组织教研会在海阳召开,志国和伟玲同学做为优秀代表前来参会,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同学相聚的机会,七八个同学聚在一起,觥筹交错间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只怪时光太短,只怪岁月匆匆,只怪那些想见却未见的面孔......

文化路上有一所大学两处中专,最西的是莱阳中医药学校生活区,现在成了一所养老机构,中间位置是莱阳师范学校,对面就是中医药学校教学区,现在升格为山东中医药专科学校。最东的是莱阳农学院,前些年远赴青岛改名为青岛农学院,原来的校区成了一所民办的海都学院。农学院门南是一片实验田,田地中间的小路,就是我们日常跑操的必经之地。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三五分钟的时间穿衣下楼跑到操场集合,然后一班一班地排队跑出校门,向东跑到农学院门口解散自由奔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那时最开心的莫过于周日早上,可以美?的睡一个懒觉,也无须去食堂吃早饭,不管几点起床,都可以到学校门西对面的小铺里喝一碗豆腐脑,吃一根油条。当初可以并排跑四五人的小路,已经窄的感觉无法让我转开身子,那个泛着油花的油条铺和吆喝着收钱的老板也早已不知所踪,地方依旧在,物非人亦非。

从老家到莱阳师范的距离是28公里,沿着309国道一直向西行。这条路走了三年,坐大客车或是骑自行车,每一个拐弯、每一处起伏都非常熟悉。后来开车经过这些地方,当时在每个路段发生的事情、产生的想法、徘徊的脚步,依然能够记得清楚。师范最后一年放假都是骑自行车回家,每一处上坡都要下来推车前行,便会频频回望学校的方向。那时候已经对学校产生了一种怀恋的心态,即想回家又牵挂着学校,于是在日记本中写下一句:心,被路途拉成一条极细的丝线,一头拴在学校,一头牵向家里。

不管是否情愿,时光都会把我们带向前方。每年都会寻个机会,回到莱阳去转一转,看看曾经的学校、曾经的过往。约过修同学等几个同学去过,也带着女儿去过。不管门卫看管的多么严格,都会想办法进入到校园中,象重走长征路一样温习一下旧时光。自从莱阳师范搬迁改名为文化路学校后,再没有进去过,每次都只是围着围墙转上几圈,看着门卫大爷戒备的目光,我知道我已经没有合适的身份再进去了,这里已经不再属于我,我们这些散落在各地的学子也被尘封在学校的历史和每个人的记忆中了。

每次回到莱阳,总是喜欢坐在学校门口的台阶上,呆呆地坐着,傻傻地看着人来人往、车来车往,仿佛间又回到了三十年前那些周末在校门口值日的时光,好想遇上一个从家里返校的同学,喊一声:嗨,同学!然后帮他接过沉甸甸的书包,一起走回宿舍,一起返回教室,一起等待老师上课......不会再出现这样的场景了,不管我在这台阶上呆坐多久,那些远去的时光都不会再重现了。

莱阳师范占地面积并不大,四五十亩的样子。初次踏入校园,大门两侧高大粗壮的杨树威严耸立,把自己显得是多么的渺小和肤浅。从未见过校园中还会有花园,也未曾见过这么洋气的同学和儒雅的老师。除了花园,还有大片的葡萄、成排的石榴、葱郁的紫藤,还有修剪的整整齐齐的冬青和各种不知名的花草树木,颇有进大观园的感觉。那时感觉校园好大:有花园、有图书馆、有商店、有实验室、有餐厅还有大礼堂,应有尽有。

校园西侧的平房多数是实验室,生物实验室门前种了几排巨峰葡萄,有一年夏天轮到我们班护校,男生三班倒负责巡逻护校,女生则除草和打扫卫生。晚上我和老马一组负责上半夜巡逻,然后不知怎的就钻进葡萄地里摘了好几串,还没吃到嘴里就遇上几个女同学,全给了她们,虽然已经不记得到底给谁吃了葡萄,不过做坏事的感觉还真是挺爽的。那个夏天老马教会了我喝酒,半瓶啤酒下肚就醉了,从此我的酒量就定格在了半瓶啤酒上,直到现在也未曾增长过。

平房之间还有部分平地,种菜什么的,我们称之为方块地,每个班级承包一块。之所以取名叫方块地,除了形状四四方方外,主要是同学们平时摆弄的很精细,没有杂草、没有石块,边坝梗都用手合着水抹的平平整整。看似小事,但莱阳师范正是通过跑操、打扫卫生等等这样的小事,培养了我们一种严谨的学风和做风,凡事都讲究认真二字,不管有没有人检查,自己的事情一定要做实做细做真。这种习惯会伴随我们一生,甚至传给下一代。

沿着校门口向西约五十米有一小路,向北拐就转到了学校后面,男女生宿舍便坐落在学校最后边。宿舍还是原来的建筑、原来的外墙颜色,门窗从木头换成了铝合金,我们班男生两个宿舍303和304,每次在校后路边走时都能清楚地看到。我们宿舍8个人,老马、光亮和我是老乡,毕业后经常见到,寿冕同学到烟台工作后,只在牙山上见过一次,世申的学校我去过几次招生,梁鹏是在烟师函授时又在一个楼里住过,徐希功同学工作单位是我从老家到莱阳师范必须经过的,虽然在他学校门口路过很多次,一次也未遇到,而我的同桌老宫,毕业后再没有了消息,后来从二班的同学那里会偶尔听到他的消息。

我想,真正的离别,不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是西出阳关无故人,也不是长亭外古道边,而是在明天及以后每一个同样洒满阳光的早上,有的人永远留在了昨天,有的人永远留在了回忆里。

轻轻展开被时光折叠起来的岁月,这个曾经想要逃离的地方却成了我们永远回不去的青春。沉淀于心底的那些故事,有熟悉的旧影,有回眸的微笑,还有年少不识愁滋味的洒脱。校园里虽没有梨树,但心中的莱阳却似梨花般,任经历岁月风吹雨打,依旧年年绽放着芳华。

一袭春风,温暖了回忆,明媚了过往,在这个人来人往的旧校园内,有谁会曾经回眸,来赴一场未了的尘缘。总想,在春风里,与你风轻云淡地邂逅。在温柔的阳光里,一起去赏十里桃花,继续演绎着青春的故事。纵使时光流转、沧海桑田,那段与青春同窗的岁月,是心底深深的眷恋,是生命里的一束阳光,照亮着每一次黎明前的阴霾,温暖着每一个风起云涌的日子。

多少人,一别即是永远;多少人,转身就是一生。往事依旧在风中婉转歌唱,似乎听见了站台上那忧伤的离别,听见了那校园里的次第花开,听见了微风中那羞涩少年无声的思念,青春无悔也是无憾。岁月流逝,在心底,始终有一些人,容颜--不改不变,青春永在;情谊--不增不减,一如从前。

【作者简介:张涛,网名笑春风,教育工作者,户外驴友、业余马拉松跑者。】

【莱阳聚焦,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登载,侵权必究。】

高端隔热门窗

高端系统门窗

高档隔热门窗

上一篇: 莱西市门窗厂
下一篇: 获嘉:新年首场线下大型招聘会“春风送岗”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