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山东特色产业集群综合评价前10名公示威海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集群领跑2、1-7月莱芜进出口完成638亿元 增幅全省第四3、「走进智慧钢城」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倾力打造智慧钢厂
山东特色产业集群综合评价前10名公示威海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集群领跑
来源:【新黄河】
新黄河记者:黄敏
近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2024年度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综合评价结果。从公示名单看,“威海市环翠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特色产业集群”等10家集群单位为2024年度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综合评价前10位,济南入围1家特色产业集群,公示期截至2024年11月29日。
产业集群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构成,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所谓特色产业集群,是指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正式认定公布的特色产业集群,依托县(区、市)或产业园区集中管理,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以特色产业为支柱,集聚具有产业关联的中小企业以及相关服务、管理和科研等支撑机构,在特定空间范围内共享包括专业人才、市场、技术和信息等诸多产业要素,使产业和企业通过健全供应链产生促进效应,形成区域优势和持续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区。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升全省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能级,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开展了2024年度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综合评价工作,经单位申报、市局推荐、专家评审、绿色门槛审核等程序,确定了2024年度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综合评价前10位名单,目前正在公示。
从具体公示名单看,综合评价前10位者依次为:威海市环翠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特色产业集群、济宁邹城市(矿山装备智造)特色产业集群、山东省冠县镀涂钢板制品产业集群、山东省肥城市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集群、潍坊市临朐县绿色轻量化铝材加工产业集群、广饶县橡胶轮胎特色产业集群、济南市莱芜区高端装备特色产业集群、烟台市蓬莱区海洋工程特色产业集群、曹县汉服特色产业集群、乐陵市调味品特色产业集群。
从《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管理办法》看,被认定为山东特色产业集群,产业特色明显,在国内同行业有较大影响力;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突出,集群区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内,集群内企业集聚度较高,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产业链衔接紧密,协作配套能力较强,相关生产、服务等企业户数在100户以上,年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品牌影响力强,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国内领先;技术水平高,拥有一批高端产业领军人才;工业互联网应用深入。
目前,山东已培育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36家,集聚企业15万家,带动社会就业超400万人;累计培育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3家,居全国首位。
从众多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脱颖而出,正在公示的综合评价位居前10的2024年度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质量可见一斑。
其中,威海市环翠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特色产业集群领跑10家特色产业集群。新黄河记者梳理公开信息获悉,该产业集群拥有企业140多家,其中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瞪羚企业1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2家,打造碳纤维制备及工程化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18个,山东省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山东省钓具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省级平台44个。目前,其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已具备涵盖“原丝—碳纤维—织物—预浸料—复合材料制品—分析检测—装备制造及循环应用”的全产业链研发生产能力。2023年,该集群实现营业收入277.41亿元。
济南入围特色产业集群一家——济南市莱芜区高端装备特色产业集群。新黄河记者获悉,该集团依托泰山钢铁集团与重工产业城,形成集聚交通装备、机械装备、电气设备为一体的高端装备产业集群,集群现有企业170余家,形成从原材料、装备零部件、装备整机的完整产业链条。其中专精特新企业3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
目前,上述名单正在公示,公示期截至2024年11月29日。
编辑:俞丹 校对:刘恬
本文来自【新黄河】,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1-7月莱芜进出口完成638亿元 增幅全省第四
8月22日,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根据海关统计,今年1-7月份莱芜市进出口完成63.8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出口41.6亿元,增长22.5%,增幅居全省第四位。7月份,进出口完成9.4亿元,其中出口7.1亿元,同比增长14%。
从产品带动看,农产品出口21.9亿元,增长15.2%,其中大蒜出口12.2亿元,增长21.2%。干、鲜水果及坚果出口5亿元,增长12.8%,鲜苹果、水果制品等也均有不同程度增幅。
从市场带动看,1-7月份,全市出口市场达到160个,亚洲市场出口24亿元,同比增长23.8%,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7.7%,主要出口商品为农副产品、机电产品、纺织服装等。对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也保持较快增长,主要出口商品为农副产品、精细化工产品、机电产品和橡胶轮胎等。澳大利亚、巴西、中东等新兴市场完成进出口额14.5亿元,其中出口额5亿元,增长26.2%。
从“一带一路”沿线进出口数据来看,全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完成进出口23.8亿元,同比增长21.6%,其中出口21.1亿元,增长26.4%。
据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7月份,莱芜市出口实现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狠抓政策落实。市商务局围绕外贸稳增长,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实各级促进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企业争取扶持资金近2000万元,近期与中国信保山东分公司联合举办了“全市国际贸易机遇与风险管控专题培训班”。
二是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制定了莱芜市企业大走访活动方案,上门为企业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准确把握进出口企业动态,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目前已走访外贸企业20余家。
三是大力推动外贸转型升级。积极打造农产品、机电产品、化工产品、金属型材、粉末冶金、床上用品6大省级出口基地建设,大力促进农产品深加工、机电、高新技术产品、新材料出口。加强品牌培育,出台了《莱芜市关于加快培育国际自主品牌的实施意见》,“莱芜生姜”、“泰山不锈钢”、“莱芜粉末冶金”等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四是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深化与山东一达通、山东秦工国际的合作,引进知名跨境电商企业,建设一批跨境电商平台。大力发展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努力打造全流程型、特色型、区域型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中小微企业出口提供通关、收汇、退税、物流、融资、保险等专业化服务,有效激活“不懂不敢不会”做外贸的中小微企业。
「走进智慧钢城」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倾力打造智慧钢厂
走进智慧钢城
近日,笔者从有关部门获悉,2022年山钢集团将加快智慧产线和智慧工厂建设,推进智慧服务、智慧治理等平台贯通部署,积极开展“工业大脑”方案研究,力求于2022年底前实现钢铁主业智慧制造指数提升率不低于10%。
近年来,作为集团钢铁主业单位之一的莱芜分公司以价值创造为导向,聚焦生产流程、质量控制、工艺改进、劳产率提升等,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实施路径,从设备、车间、产线、企业、协同五个层级重点推进智能制造的各项工作,全力打造现代工业控制体系的智慧钢厂。
动能转换 智能打造
近年来,莱芜分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5年)》,以创建国内一流竞争力的钢铁强企为目标,借助全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期,加大投资力度,高起点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区项目,进一步夯实企业生存发展根基,积极赢得未来竞争主动。
炼铁厂3800立方米高炉航拍
炼铁厂3800立方米高炉集控中心
2021年,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智能制造项目共计28项,投资1.8亿元重点打造了板带厂1500mm宽带成品库5G无人行车项目、3800m3高炉集控中心建设项目、陶家岭炼钢集控中心建设项目、全厂电信及信息化工程等项目。在焦化焦炉地下室、炼钢连铸机、型钢厂等生产现场岗位利用工业机器人进行巡检、加渣、取样的工作,实现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操作。
炼钢厂智慧炼钢管控中心对全厂各工序智能运行进行全方位、全天候、无死角监测
举全公司之力建设的新旧动能转换区一期项目工程,建成铁前和炼钢数据集成和信息共享的集中控制中心,实现生产、成本、质量、设备、能源、安全、环保、物流等全要素之间的互联互通,利用5G技术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特点,在原料、行车领域实现成功运用。
据了解,2022年莱芜分公司智能制造将以“四个一律”指标提升为目标,充分考虑公司实际生产状况,选取特钢等特色场景为试点,遵循中国宝武集团智慧制造的要求和规范,以“集控化”“少人化”“一键化”为手段,按照智慧工厂规划,以成熟项目为指导,以先进可靠技术为参考,重点打造亮点集控中心,同时兼顾基础自动化等智能装备的填平补齐,力争在2年~3年的时间内,高质量建成供产销运深度融合的智能制造信息系统,打造云、边、端的智能制造钢铁园区。
物流运输部远程道口操控
物流运输部新能源电动机车执行铁水调运任务
塑造优势 智慧加持
绿色发展和智能制造是当前钢铁产业转型发展的两大主题,也是钢铁企业夯实生存发展根基、赢得未来竞争主动权的战略举措。
在高质量发展需求引领下,莱芜分公司积极采用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并与工业技术深度融合,构建支撑智慧工厂的信息化共性基础设施平台,在三流监控(物质流、能源流、信息流)、自动化模型化改造升级、一体化管控平台等方面实施数字化转型,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协同管控,消除业务壁垒,实现生产、质量、成本等多要素的信息化大数据分析,在实现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同时,推进系统性降本和提质增效,增强企业竞争力。
近年来,莱芜分公司深入实施以智能化改造为重点的探索实践,其中,5G智慧料场、5G智能行车等项目在行业或全国范围内取得了独特的优势,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炼铁厂5G智能供料让高炉吃上“舒心餐”
炼铁厂5G智能料场航拍大景
莱芜分公司5G智慧料场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覆盖膜结构原料场,项目实现基于业务需求的5G超大上行容量覆盖,同时实现了多个创新网络技术方案在一个场景内的落地,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该项目已申报工信部2021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并在2021年5G+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无独有偶,板带厂5G+智慧无人库区项目,又是莱芜分公司一次充分应用5G技术、推进“机器代人”、提升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尝试。该项目取得了“5G自动驾驶,无人操控”“吊、装、运、发智能化高效率运行”等国内“六个首创”的突出成绩,而且直接减少41个现场岗位,每年降低人工成本近500万元。
板带厂5G智慧无人库区集控中心
板带厂5G智慧无人库区现场
科技创新 助力智造
2021年,对于莱芜分公司炼钢厂来讲是大放异彩、惊艳全国的一年。在2021年全国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会暨连铸学术年会上,该厂发表的转炉激光烟气分析新型动态冶炼控制技术开发等在智慧钢厂建设方面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成就引发极大关注。
多年来,炼钢厂始终注重科技兴企,积极进行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促使企业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转炉炉龄、耐材消耗等指标创出了世界纪录。其中,转炉“一键式”炼钢、炼钢-连铸全流程智能制造技术开发与应用等30余项科技成果获得国际、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炼钢厂精炼工序增设自动测温、取样机器人
炼钢厂连铸坯自动喷号、自动检测铸坯质量
炼钢厂转炉新上业内首套数字孪生系统
莱芜分公司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从平台机制建设、人才队伍激励、高校民企合作等方面,全面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打造由科技创新咨询决策层、研究开发层、生产实施层、合作应用层组成的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激活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莱芜分公司先后与钢铁研究总院、北京科技大学、安徽合力叉车、蓬莱巨涛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战略用户建立了高性能结构钢联合研究所、海洋工程用钢铁材料联合研发中心等“产学研用”联合研发平台。借助这些平台,公司积极参与并完成“高强度、大规格、易焊接海洋工程用钢及应用”“绿色化与智能化钢铁制造流程项目的长型材智能化制备关键技术”等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课题的研究。
能源动力系统无人机点检设备
能源动力系统智能机器人巡检
同时,围绕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先进钢铁材料、重大生产工艺技术等关键共性前沿技术,莱芜分公司开展了系列研发工作,数十项成果、技术,达到行业甚至国际一流水平。其中,基于机器视觉的中厚板智能剪切系统开发与应用,开发了行业内首套剪切智能系统与装备,实现了关键参数跨工序全流程在线感知和辅助成型轧制实时优化,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超薄异型坯单点非平衡布流和非对称冷却技术,实现超薄异型坯铝脱氧工艺和多元微合金化工艺应用的重大技术新突破,属国际首创,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作者 | 栾长河 纪瑞东 方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