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莆田市仙游城关驱车十来分钟就抵达灵山村。灵山是个地灵人杰的好地方。曾出过关心民瘼的明代廉吏、刑部侍郎郑瑞星,至今他的功绩还造福民众。他生前在赤荷村溪口修筑仙游最大的古代引水工程“官陂渠”,灌溉灵山一带333多公顷良田,是首批省水文化遗产。
沿山路行走,看到一座古朴辉煌的精美建筑群,立在狭促的山坡凹地中,背靠悬崖峭壁。一问才晓得是三清宫,亭台楼阁气势恢宏,色彩鲜明,雕梁画栋,飞檐重叠,别具一格,与周遭景象完美融合。
沿途风物幽胜,杂树翠木葱茏,攀爬十来分钟,就来到灵山寺的山门,看到了清初御史李灿箕撰写的门柱联“两漈汇流升一鲤,千松摩顶护三门”。
穿门而进,从一棵石壁围拢、树冠如伞的古树下沿阶而上,灵山寺赫然入目,寺后九峰奇崛并列,逶迤而下,宛似九龙盘旋。寺前左右两座对峙的小山峰似象如狮,寺正前方直逼缓坡的鲤鱼山拔地而起,寺的东西两侧各有山涧泉水,整个地形像一个巨大的斗,“九龙落斗”“二个将军保口”“鲤鱼上滩塞水口”因此而名。
更妙的是,灵山寺依山就势,层层递高,虽规模不大,但檐角飞翘,雕龙画凤,让人感叹能工巧匠的智慧和鬼斧神工的技艺。
进寺参观,梁椽和楹柱门窗的木雕装饰精美绝伦,殿间小禅院精巧别致。正面禅堂门上挂着清康熙年间仙游县令朱绣题赠的匾额“风清邃壑”,而钟楼相邻的藏经阁存放经书、文物等。寺后山树木苍郁青翠,蕴藏着天然石厝、峭壁灯烛、母鸡石、犁头石等嶙峋怪石。
寺住持介绍,这里木鱼声声、经声朗朗,香火不断绵延了400多年。在其侃侃而谈中,我更懂得寺院肇建、扩建、重建的演变来历和不凡传说。
相传明万历年间,有一富翁避乱于灵山寺,在天井中种了桂花,并把金银埋在树下。富翁离开后,净空和尚移栽时竟然发现了金银,就扩建寺院,教化众生修心从善。历经风雨沧桑,几次重修扩建,如今寺院焕然一新,但一石窗、一题刻、一横匾和一窗棂等文物遗迹仍可觅得厚重的旧时光。
大雄宝殿后屏风系3块贴金精细木雕,引来“灵山灵山,楹柱雕花”的赞誉,更是对莆田木雕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佐证。大殿门上李灿箕的“一会俨然”匾额和横梁上的“法身全露”大匾及柱联“河洲寻觉地,此刹现灵山”熠熠生辉。
依依不舍走出寺庙,漫步至寺前的鲤鱼山,站在广场上远眺,木兰溪和仙水溪像两条银带镶嵌在东乡平原上,风光尽收眼底,一派秀丽繁华。
暮色渐浓,返程忽见鲤鱼山上巍然耸立着一片古老苍劲的油杉林,历经沧桑,生生不息。此时,目睹浸染千年风雨的古朴自然,感受生命的激情与活力,更给人增添无限遐思和启迪!
(来源:湄洲日报 作者:陈国孟 文/图 编辑:黄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