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茶海”湄潭,2013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86.3%,比2012年的79.8%提高了6.5个百分点,在省、遵义市分别排30位、7位,在全省实现程度80%-90%的31个县中排名7位,在4个市列经济强县中排名2位……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
今年以来,湄潭县以全面小康创建和建强工作为总抓手,深入推进“工业强县、城镇带动、新农村建设、旅游发展”四大战略,着力打造“六大湄潭”,建设“绿色高效园区、生态文明茶城、美丽乡村典范、休闲养生胜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又好又快的良好态势,有效地加快了经济强县强镇建设及全面小康建设步伐,“茶乡”处处焕新颜。
工业强县再发力
今年6月,项目总投资3亿元,建设年产1000万件王老吉红罐凉茶生产线2条,年灌装54吨矿泉水生产线一条的“王老吉”项目落户湄潭。
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一经传出,整个遵义都“沸腾”了。
“这可是建成投产后年工业总产值将达到5亿元,提供税收3000万元以上,解决200余人就业的大项目啊!”
“不仅仅是‘王老吉’,今年,湄潭的‘大动作’可多了。”湄潭县委书记魏在平“卖了个关子”。
据了解,今年以来,湄潭县狠抓项目建设,大力实施“5个100工程”,中国茶城、永兴示范小城镇、城市干道等重大项目快速推进,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全县今年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69亿元,同比增长86%;同时,抓住上海对口帮扶等机遇,立足资源、区位、产业等优势和特点,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加快贵州湄潭经济开发区即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农业工业化,今年成功引进“王老吉”、黔北美食文化城、贵州澳林建材五金博览城等项目,入驻企业已达102家,投产86家,今年园区产值预计可达52亿元。全县500万以上规模企业达71家,其中2000万以上规模企业54家,已建镇级创业园4个。
带动城镇新跨越
11月11日,记者来到湄潭,驱车从县城转了一圈。如今的湄潭,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发展你追我赶,老城区繁荣热闹,新城区布局新颖,整个湄潭县俨然有了副“大架子”。
走进总投资10亿元的中国茶城,一尊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巨大茶壶立于湄江边的火焰山上,这也早已成为“中国茶城”的标志性建筑和茶文化的象征。
“这是继浙江新昌‘中国茶市’、福建安溪‘中国茶都’之后,在我省建设的唯一一个全国性的大型茶叶交易市场,建成后可实现年交易额12亿元以上。”魏在平告诉记者。
魏在平还说,以“文明中国茶城”为载体,湄潭县还着力实施县城倍增计划,大力推进县城旧城改造与新区拓展,基本形成26平方公里的城市框架。
近年来,以省级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县“四创”活动为抓手,湄潭县大力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和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城市品位和环境质量大幅提升。同时该县还统筹推进小城镇建设和村庄城镇化,以实施“八个一工程”为着力点,整合各类资金加快推进小城镇基础设施、产业园和创业园建设,重点推进永兴“省级示范小城镇”、马山、兴隆“市级示范小城镇”以及核桃坝、官堰等村庄城镇化建设,小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新农村焕发新面貌
“走,到湄潭当农民去。”这句话是对湄潭农业产业发展的极大肯定。
近年来,湄潭县不断优化升级农村经济结构,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预计农业增加值可实现15.8亿元,同比增长12%。同时,该县以4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茶、优质米、烤烟、精品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全县茶园面积已达48万亩,成为贵州茶业第一县。
11日下午,走进湄潭抄乐镇,青山碧水之间,一栋栋民居宅院依山而建,傍水而修。青色的瓦片、白色的灰墙,雕花的窗户,与田园风光相映,犹如一幅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这就是湄潭新农村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湄潭深入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两环三线十二点’黔北民居建设有序推进,全力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魏在平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该县还积极推进“小康六项行动计划”,农村以水、电、路为主的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完善,预计今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3亿元;完成供电设施建设投资3946.69万元;完成水利设施建设投资3.84亿元。目前已规划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点195个,新(改)建黔北民居4万多户,该县被列入省级“小康寨”整县推进试点县并全面推开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