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南方日报《奋进百千万 聚力新突破——广东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全媒体报道·茂名篇》
茂名新城管理机构挂牌,高州、信宜入选全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全市新引进亿元以上招商项目33个,协议投资总额超364亿元;“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527亿元,带动60万人就业增收……今年,茂名以破竹之势推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展现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魄力与决心。
茂名创新推出农村建房“二十四字”工作机制,完成农房风貌提升约14万栋,乡村风貌品质稳步提升。图为高州市根子镇元坝桥头村。
干字当头、唯实惟先。茂名把改革作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先手棋,出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意见,谋划200多项改革任务,国资国企改革率先突破,全市国企资产总量超千亿元,居粤东西北首位;在全省首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F(投融资)+EPC(工程总承包)+O(运营)”新模式,首期项目镇江镇万亩方项目开工建设等等,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咬定青山的韧劲抓改革,进一步激发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动能,加快推动综合实力实现整体跃升。
大抓产业发展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茂名坚持巩固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两条腿走路”,重点完善“五链共建”体制机制,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勃发制造业当家新优势——
茂名石化升级改造项目正加快建设,带动中下游产业链项目进一步布局落子;茂名零碳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东华能源一期(Ⅰ)3套装置已投产,投资115亿元的丙烯酸产业园项目签约落地;欣旺达电白基地正式开园,加快关联项目招引,力促形成汽车电子应用产业集群;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首批企业已入驻,致力构建储能电池全环节产业链;“华南钛谷”正打造从钛矿、人造金红石到钛下游产业及钛装备制造产业的钛锆新材料产业生态。
东华能源茂名项目一期(I)建成三套装置达产,预计今年为企业带来45亿元收入。
产业园区是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载体。在佛山用心用情用力帮扶协作下,茂名强化园区要素保障这一关键,推动茂南、高州工业园土地整备超过4217亩,新建成标准厂房超27万平方米。
佛茂合作园高州蒲康电子轻工产业园标准厂房。
如今,走进佛茂合作园高州蒲康工业园,一边是崭新的标准化厂房,厂房里一条条生产线火力全开,另一边塔吊林立,园区二期配套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园区一期今年4月建成投用,实现“开园即满租”,二期预计年内可建成投入使用。
佛茂合作园企业政务服务线上中心。
园区发展壮大,关键要有招引项目落地。茂名探索“佛茂指挥部+商务部门+若干小分队”的招商机制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10月底,佛茂合作园签约项目79个、计划总投资321亿元,申菱环境、中财管道、佛山照明等37个项目落地。
茂名是广东农业大市,不仅在产量上占据领先地位,更在农产品营销和品牌建设上蹄疾步稳实现新跨越——
今年,茂名荔枝销售价格提高40%以上,龙眼收购价格不断走高,三华李整体价格比去年提升明显,罗非鱼塘头收购价格同比增长25.6%……茂名特色农产品今年全线卖出好价钱。茂名荔枝雪糕横空出世,牵引荔枝文化创意产业与三产融合发展。
“信”字号产品亮相上海推介。
“信”字号品控溯源体系建设瞄准品质提升,43家优质农产品和加工食品入选“信”字号公用品牌,“土特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效益进一步提升。
“村”BA带动乡村经济蓬勃发展。
茂名乡村资源丰富多彩、农产品种类繁多,各地因地制宜挖掘乡村产业“微动力源”,“体育+”“音乐+”“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高潮迭起——
今年盛夏,化州市举办了首届“村BA”,线上线下观看人数累计超1000万人次,赛场外,还设置了群众美食摊位、农产品摊点。当地还通过众筹办起了“中医药夜市”,成功将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乡村夜市、乡村旅游、特色民宿、乡村微工厂……一个个“小微产业”如雨后春笋,开拓农民增收致富新途径。
推进新型城镇化
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年初,茂名市委提出顺势而为建设茂名新城,如今茂名新城管理机构于近日正式挂牌成立。
茂名新城管理机构揭牌仪式现场。邓建青 摄
茂名在深调研的基础上,谋划“两轴—两个圈层”城市布局,让整个城市布局更加紧凑、功能更加集约。此时成立茂名新城管理机构,正是为了深化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9月开学季,广东实验中学附属茂名学校高中校区正式启用,省实茂名学校从去年首届5个年级延展为“小初高”共11个年级的办学规模,为茂名新城提供了5700多个优质学位。
广东实验中学附属茂名学校覆盖“小初高”共11个年级的办学规模,为茂名新城提供了5700多个优质学位。
茂名大道快速化改造、奥体中心、茂商大厦建设如火如荼……抢抓2025年广湛高铁建成通车、2026年省运会在茂名举办的“两大机遇”,一批涉及交通、教育、国企总部、政务服务等先导性、功能性项目正加快落子茂名新城。
今年8月,国务院出台《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把粤西地区确定为城镇化潜力较大的7个重点片区之一,给予土地、资金等要素的配套支持。这对茂名来说是重大机遇。
以高州市、信宜市入选全省首批15个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为契机,产城融合、人才双向流动进一步加快。
高州抓住支撑城市发展的就业人口这个关键,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在城区周边预留工业用地建设工业园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承载更多人口,逐步形成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联动局面。
蒲康工业园区。
目前,高州主城区周边已经建设城东、蒲康、金山、石鼓等工业园区,为群众创造近万个就业岗位。近3年,高州新增进城农村人口7万多人,城区销售商品房中乡镇户口购房占比68.7%。
信宜玉都新区。
信宜市系统推动人口、产业、土地要素的三聚集三转移,编制了粤西首个县域城市设计;两年多时间新建华师砺儒高中、华师附属信宜学校、广外附属信宜学校等9所学校,新增优质学位11400个;与中山大学共建中山六院粤西医院信宜市人民医院,建成粤西医院二期和肿瘤防治中心;建成粤西桂东首个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成功推动集信国控“事转企”改制重组,成为茂名首家港股上市县级国企。2023年以来,信宜玉都新区新增常住人口约4万人,一年多时间落地建成一座集教育城、医疗城、生态城于一体的美丽新区。
茂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庄悦群表示,将抢抓政策利好,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市的层面,把茂名新城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文章,加力提速建设精明紧凑城市。县的层面,把县城作为新型城镇化重要载体,依托信宜市、高州市纳入全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契机,全力提升县城承载服务能力、空间环境品质和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增强县城吸引力集聚力。
大抓人居环境建设
乡村“三生”空间不断优化
沿着G228国道电白段,1000多栋农房最近完成了风貌提升,一排排房屋的外墙被重新粉刷成简洁的白色,给人以清爽整洁的感觉。
近年来,茂名创新推出“一户一宅、建新拆旧、带图审批、现场办公、管好工匠、管住材料”的农村建房“二十四字”工作机制,完成农房风貌提升约14万栋。
高州根子镇乡村风貌。
今年在“二十四字”工作机制上,茂名又因地制宜推广应用新模式和新工艺,强化国企统一采购原材料和设备、统一劳务分包给富镇强村公司施工、统一由镇街组织验收“三统一”,优化采用清洗墙面—刷抗裂砂浆—喷真石漆—喷罩面漆“四道工序”,不仅综合成本从130元/平方米减少至70元/平方米,施工效率也提升了50%以上。
滩底村150多户民房应用了“喷涂法”工艺进行提升,风貌品质进一步提升。
高州市泗水镇大联滩底村,150多户民房应用了“喷涂法”工艺进行提升,外立面喷涂成温暖柔和的色调,让建筑外观简单又耐看,与乡村风貌更好融为一体。目前,茂名市应用新模式和工艺计划改造超8000栋农房。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
茂名持续做好垃圾污水处理、环境整治、风貌管控提升三篇文章,全市“美丽宜居村”达标率76.45%,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5.47%,2024年已完成治理自然村2557个,完成治理数量全省排名第一;有1759个行政村完成整村厕所改造提升,完成率达81.29%。
高州泗水镇滩底村绿美庭院激活“庭院经济”。
生态空间是乡村发展的绿色基底,也是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茂名市委副书记、市长、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第一副总指挥王雄飞表示,要扎实推进绿美茂名生态建设,精心绘好绿美茂名“一张图”,因地制宜见缝插绿,持续扩绿、兴绿、护绿,不断增厚茂名“绿色家底”。同时,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守护好茂名的绿水青山,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高州市“鉴江印象”碧道。
从高州市区沿着鉴江碧道进发,一路水清岸绿,来到有着高州城区“后花园”之称的南塘镇彭村村,河岸上紫荆与绿水相映成趣,房前屋后生机盎然。当地坚持植树十多年,在村里种出了湿地公园、森林公园,以绿美建设带动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多年来,茂名开展“有喜事来种树”“年例来种树”活动,打造“一年七个植树日”品牌,集中组织县镇村三级义务植树活动,推动形成全民爱绿植绿护绿兴绿的良好社会氛围。
高州市植物园开辟“有喜事来种树”种植基地,种下的每一棵“喜树”都寄托了认种者的期望。邹祥亮 摄
今年,茂名精心绘好“绿美茂名一张图”,“有喜事来种树”带动建设“年例林”“喜事林”等主题林770多个;创建“美丽庭院”1.6万多户、“四小园”近14万个,推动茂名绿起来、美起来。
数读
●引入中核核能供热发电项目、阴极铜项目等投资超百亿元项目6个,奇瑞汽车等超10亿元项目18个,全市新引进亿元以上招商项目33个,协议投资总额超364亿元
●今年茂名特色农产品全线卖出好价钱,“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527亿元,带动60万人就业增收
●高州、信宜入选全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近3年,高州新增进城农村人口7万多人,城区销售商品房中乡镇户口购房占比68.7%;2023年以来,信宜玉都新区新增常住人口约4万人,一年多时间落地建成一座集教育城、医疗城、生态城于一体的美丽新区
●精心绘好“绿美茂名一张图”,“有喜事来种树”带动建设“年例林”“喜事林”等主题林770多个;创建“美丽庭院”1.6万多户、“四小园”近14万个,推动茂名绿起来、美起来
亲历者说
全国人大代表、培林橘红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廖志略:
推动化橘红纳入药食同源 带动乡亲增收致富
8月26日,国家卫健委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宣布,将化橘红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
那一天,全国人大代表、培林橘红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廖志略电话、信息不断,和同行、政府部门、媒体分享这个令人喜悦的信息。在履职的两年里,他两次在全国两会期间为化橘红“药食同源”发声。
通过“药食同源”认证后,化橘红可以作为食品原料应用和推广,研发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有利于化橘红的推广和销售。
化橘红。
化橘红是茂名化州的道地中药材,已有1600多年使用历史。然而在过去,村里年轻人都向往去大城市打工,漫山遍野的化橘红却等不到人来采摘加工。
2015年大学毕业后,廖志略毅然返乡,系统学习化橘红种植与炮制技艺,成为“90后”新农人并成立了合作社。在乡村振兴政策支持下,合作社从最初的5个人,发展到如今300多人,带动本地就业超过3000人,复管、扩种5000多亩基地,年销售额达7000多万元。
“今年我们合作社的鲜果产量超过80万斤。”廖志略笑着说,现在村民制作化橘红的收入不比在大城市打工少,还不用和亲人两地分离。
廖志略与外公在化橘红种植基地。
如今的化州市平定镇,每隔数米就有一间卖化橘红的商铺。不少商户开设电商直播间,店主操着一口“粤普”,推销自家的化橘红。
“一枝独秀不是春。只有整个化橘红的品牌响亮了,才能带动化州全产业的发展。”廖志略说。
化橘红博览馆。
名气越来越“红”的化橘红正成为推动当地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目前,化州市化橘红种植面积超13万亩,从事化橘红产业人员超35万人,种植、加工、销售企业达1542家,全产业链年产值超过102亿元。
化橘红有了“食药物质”目录这把通关“钥匙”后,廖志略定下目标,要和乡亲们一起推进化橘红炮制技艺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让化橘红依托文化出海,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案例
打造“交农文旅商” 发展示范服务区
高州市根子镇的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建设现场,重型吊机在上空挥动着长臂,施工人员在下方作业,运输车辆来来往往,紧张有序。
从上空俯瞰,一朵横跨高速东西服务区的巨型“荔枝之花”已经成型。东侧是一株荔叶,西侧是荔叶包裹着荔果,人行景观连廊犹如荔树枝蔓,巧妙地将片片荔叶与累累荔果轻盈串联。
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加快建设。
这是全省首个荔枝文化特色示范服务区,也是全省“交农文旅商”融合特色服务区新样板。11月4日,横跨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的景观天桥主体结构顺利完工,天桥整体施工将进入外幕墙安装阶段。
“借助天桥,柏桥服务区正以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姿态亮相,不仅服务于高速旅客,还可面向当地游客及村民。”项目负责人李军介绍,天桥不仅连接了东西两侧服务楼,还串联起高速公路两侧景区、荔林和村庄碧道。
柏桥服务区借助景观天桥贯通。
开放,是柏桥服务区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柏桥服务区将设置与周边核心区域相连通的ETC车道,打造全省首个实现人、车开放的服务区。
柏桥服务区毗邻4A级景区“大唐荔乡”,这里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每逢荔枝成熟季节,仅根子镇元坝村每日接待的游客就逾万人次。天桥西区出口连接“大唐荔乡”,东区连接千年古荔园,旅客可通过天桥,以步行或骑行方式,在周边畅游,体验荔乡风情。
按照“大景区”思路,茂名以柏桥服务区升级改造为契机,推动位于荔枝、龙眼主产区的根子、分界、泗水3个镇一体谋划、联动发展,在根子镇建设柏桥“荔博园”、在分界镇打造储良“龙眼坊”、在泗水镇打造滩底“农家院”,发展庭院经济,串联起39公里长的“甜美果海乡村振兴示范带”。
茂名打造柏桥荔博园,为柏桥服务区引流提供保障。
星级标准的甜蜜蜜酒店、亲子游乐园开门迎客;依托根子婚姻登记处举办多场集体婚礼,以“婚姻登记+文旅”探路“甜蜜事业”;省首届农事运动会在荔博园内成功举办;“杏花研学”举办首次大型夏令营活动,文化村落步履加快;滩底嘉年华活动一浪接一浪……丰富的消费场景业态,更好地吸引人气、集聚商气,在省交通运输厅、省交通集团等多方努力下,服务区提质升级工程各项建设、运营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正全力向年底建成的计划推进。
据悉,柏桥服务区设置有园林式商业街区、特色餐饮、房车营地等功能场所,将持续导入更多品牌、项目,因地制宜打造独具岭南韵味、示范效应良好的特色服务区,更好助力全省“百千万工程”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南方+记者 邹祥亮
通讯员 卓剑斯 郑杨福 谭杨滨
图片由茂名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提供(除署名外)
【作者】 邹祥亮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