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的碳达峰时间延迟了五年。
因钢铁行业当前面临的产能过剩等问题,2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
在《意见》中,三部委认为我国钢铁工业仍然存在产能过剩压力大、产业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产业集中度偏低等问题,需要继续加快钢铁产能超低排放改造,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
找钢网行业大数据研究院院长王金花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钢铁行业延后五年碳达峰的做法,与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双碳目标既要坚定不移推进,又不能毕其功于一役的要求吻合,可以给政府预留更多的政策调控空间,有序引导产业安全稳定的发展与壮大。”
钢铁行业碳达峰推迟至2030年
碳达峰目标虽然推迟了,但钢铁行业的新目标又出现了。
据《意见》指出,到2025年,钢铁工业将基本形成布局结构合理、资源供应稳定、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例如“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80%左右”、“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55%”、“打造30家以上智能工厂”、“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与“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提升至15%以上”等具体目标也被提上日程。
为何会将钢铁行业的碳达峰目标延迟五年?计然碳科技首席专家王玮认为当前影响碳达峰目标实现的原因有三个: “一是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虽然已经接近到顶,但深加工产品比例还不高。二是目前国内的废钢量还不够,短期内短流程炼钢比例迅速提升的可能性不大。三是氢能炼钢等低碳炼钢工艺还仅仅处于研发阶段,距离大规模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加上从发展角度来说,国内钢铁产能应该不会低于10亿吨这个数量级,钢铁企业的碳排放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过于激进的达峰会影响到整个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钢铁行业需要进行怎样的变革?王金花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当前钢铁行业降碳的途径,可以大致分为3种。第一,减少产量而不是产能。第二,进口钢材,将碳排放留在海外。第三,减少吨钢碳排放(电炉替代高炉,技术升级等)。
“相信我们通过经济转型确保经济安全稳定的增长,需求增加的同时,在降碳消耗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供给(如进口、电炉替代高炉、新技术的应用等),使供需平衡发展。从2021年粗钢平控的效果来看,政策调控的工具、能力和决心,足以引导行业良性发展,并有望在2030年实现钢铁行业碳达峰。”王金花对记者解释称。
兼并重组助力碳达峰的实现
除了对钢铁产能进行干预以外,推进钢企兼并重组是推动钢铁产业升级的另一大举措。
《意见》明确,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打造若干世界一流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鼓励钢铁企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改变部分地区钢铁产业“小散乱”局面。
对完成实质性兼并重组的企业,工信部还鼓励进行冶炼项目建设时,给予产能置换政策支持。金融机构也可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积极向实施兼并重组、布局调整、转型升级的钢铁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
对于部委对钢企兼并重组的鼓励,王金花指出,从行政角度来看,兼并重组使政府对企业的引导更顺畅,政策执行更高效;从监管角度来看,兼并后大企业的监管难度和成本均大幅下降,企业违规成本更高,政策落地的可能性更大。
王玮也指出,兼并重组后同样也会进行产品线的升级改造,同时也会短期提升能耗和碳排。
“总体来说目前这个方案是符合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钢铁行业是重资产行业,决定其碳排放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装备水平、规模、人员素质、产品与工艺以及原料燃料等等,钢铁行业大规模的兼并重组肯定是有利于碳达峰,重组越快越有利。” 王玮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