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银行同业资产的期限错配模式解析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银行同业资产占比怎么计算的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现状存在什么问题?什么是风险错配请问资金成本率是什么.如何计算出来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为何持续下跌,创下两年来新低?该怎么看待这件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现状存在什么问题?当前,根据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监管部门正在加强商业银行体系的监管,促进金融体系的去杠杆,而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在前一阶段的快速发展中,确实隐含着一定风险,商业银行的一些花样繁多的理财产品,也一度成为金融机构加杠杆很重要的载体。如何正确的识别和判断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中存在的风险,对于如何平稳地引导金融体系去杠杆,是非常重要的。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在服务实体经济、拓宽投融资渠道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但理财业务前期规模快速扩张也蕴藏着较大风险和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多层嵌套,交易结构复杂,商业银行往往难以真正实现穿透管理,了解底层资产真实风险情况,业务风险隐性化;经过多层嵌套杆杠被严重放大。交易链条上的各参与主体都不能持续充分掌握业务全部信息,受托资管人也往往缺乏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全链条风险管理缺位。此外,这种业务模式加大了金融风险跨行业、跨市场传递的可能和速度,一旦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则会迅速蔓延至其他领域。
二是委外业务风险。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规模快速增长,而银行自身的投资管理能力一时无法与规模增长相匹配,转向委托其他投资机构进行投资管理。但部分银行在选择委外机构时缺乏投资机构的系统筛选机制,主要参考投资机构的预期投资收益率水平,对于委外的投后管理也较为粗放。
三是流动性风险。理财资金的募集和运用往往存在着期限错配,通过滚动发行、集合运作、分离定价等方式,将低价、短期资金投放到长期的债权或股权项目,理财产品到期时,有时不得不依靠理财产品之间的互相交易,或是以自营资金为理财业务提供流动性支持。
四是隐性“刚性兑付”风险,虽然目前并没有哪一个理财产品是公开承诺刚性兑付的,但由于理财业务往往通过资金池操作,难以实现资产和负债一一对应,加之理财业务客户特别是普通个人客户还无法完全接受风险自负,银行出于声誉风险的防控考虑,如果出现兑付风险时,银行往往仍会动用表内资产或资产池内其他资产解决,并未实现真正的风险隔离,也背离了资产管理业务的本质特征。
五是合规风险。此前银行理财业务普遍采用的资产池模式,部分银行理财资金违规流向房地产、融资平台、两高一剩等限制性行业和领域,都与监管政策要求相违背。在这个的时候,银行理财业务变成了逃避监管对特定行业信贷约束的通道。
2017年以来,监管部门持续开展针对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市场乱象系列治理工作,加大了理财业务的规范和监管。从中国银监会近期公布的数据看,理财产品规模已开始下降,增速下降至个位数,较2016年同期大幅下降35个百分点,理财余额累计减少1.9万亿元。其中同业理财减速最明显,委外投资部分,较治理乱象前减少5300多亿元。相信未来随着监管力度的持续加强、监管政策的统一和完善,银行自身对合规管理的重视和资产管理能力的增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会更为稳健,一些原来隐含的风险隐患会被逐步消除,从而使中国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将会走上更加正规、更加稳健的发展轨道。
什么是风险错配关于资源错配这个经济学名词,是在一个行业交流会中听到的,当时没怎么在意,今天又听郭总反复提起,我就想着要好好弄清楚这是什么概念。
搜索之后发现很多人也在搜索,类似【资源错配的例子、资源错配什么意思、中国的金融资源错配问题、什么是错配、金融资源错配、KIR错配、金融错配、公共资源错配、资源错配是扶贫】
在微观层面,所谓的资源错配是指在经济体中,不同产业或是不同企业之间存在边际产出价值的不相等。很显然,这一现象违背了经济学原理中的基本教条,即,市场经济实现的最优资源分配格局中,不同单位间的边际产出价值应该相同。
银行的短存长贷也就是资产错配,存长贷,就是字面意思,银行的存款都是短期的长期存款少。而贷款出去的资金都是中长期贷款这样银行就会营养不良的。举例来说,银行吸纳了3个月期限的定存,可能会向外发放1年期的贷款,因为越长期的贷款利率越高。存款到期后,银行可以用其他资金或者同业拆借,借钱还给储户。
而生活中去医院看病,也存在大量的资源错配。由于对病情和病理的不了解,有任何病都想着往大医院赶,而去的人太多医生忙不过来,就只好让患者先挂号,然后去做各种化验和检查,其实很多是没必要做的,但医生为了省事和保险起见,最大化的安排了检查项目,结果导致排队时间更加长了。
为了应对这样的资源错配现象,应运而生的解决方案就是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在线挂号,标准化的检查项目可以在附件的药店或者社区门诊解决,甚至可以安排人上门做化验采集,等有了结果之后,再约医生去医院看病,如此就不用多做不必要的检查,也不用花很多的时间在排队等待上了。
能发现资源错配的现象,就可以思考解决方案,有解决方案就创造了价值和商机。
请问资金成本率是什么.如何计算出来的谢邀。按照一般的理论,银行的资金成本=融资成本+运营成本+风险定价成本+其他成本就国内而言,平均融资成本一般来说接近于银行的平均存款成本/存贷比(只是接近,因为还要考虑头寸管理、期限错配、同业融资等等);
运营成本要看各家管理能力;风险定价成本则要考虑贷款违约概率和处置违约所需付出的平均成本;其他成本包括资产减值准备、其他业务成本等等。至于比例,以工行2013年报的数据而言,平均存款付息率是1.98%,存贷比是66.6%,成本收入比是28.03%,利息收入占75%,计提贷款资产减值准备380.98亿,与利息收入(5486.4亿)的比值是6.94%。
也就是说,如果总的资金成本是6%的话,融资成本是2.97%左右,运营成本要高于1.26%(利率定价*28.03%*75%,其中利率定价=6%+预期利润),资产减值准备成本高于0.42%,光这几块得出来的成本就已经高于4.65%了,至于风险定价成本和其他成本我没法估算。以上是单纯以利息收入计算。
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为何持续下跌,创下两年来新低?该怎么看待这件事?谢谢悟空邀请。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下降,有以下几个原因:
1、经济大周期的影响一是美联储的加息周期还没有正式结束,世界各国被动紧跟的脚步还没有停歇。二是实体经济还没有走出低谷,失业潮还没有消退,人们的创业欲望也会降低,大家都是缩减消费,追求平稳度日,对资金的需求就低,反过来就是市场中的钱就是充足的。三是,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银行其实很不愿意做贷款尤其是私人贷款的生意,这样银行没有贷款的动力,自然对资金的整体需求也就少。表现在银行理财产品层面,就是越是大银行越缺乏开发新理财产品的动力。所以,为什么最近几年很多人明知道网贷平台的贷款利息高,还去借,而且网贷平台的交易额度一度高达一年3.7万亿。主要就是银行因为考虑到风险压缩了投向私人和民营企业的贷款业务。
2、理财新规和监管政策影响大家知道,资管新规对理财产品和理财业务的监管是在加强的,尤其是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之下,理财产品的规模实际上收缩得非常厉害,举个例子,比如余额宝,不仅规定了转入额度限制,还对取现规模和手续费都有了新的要求。总之,各种监管手段加速了银行存款的回流,银行的资金来源得到了稳定,自然就打压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包括一行两会的领导也多次在各种场合提到对理财产品的发展要求,其实就是监管政策的直接体现。
3、理财产品自身结构的影响大家知道,银行理财产品种类繁多,比如按照时间周期就有90天之内的各种短期理财、有各种宝类的无定期、另外3个月-6个月,6个月-12个月之间的品种占比是最多的,实际上,受跨季市场流动性收紧的影响,近两周市场利率明显上升,互联网宝宝收益率也大幅反弹。而理财产品收益率却创出了13个月来的新低,平均只有4.3%左右,主要是因为理财产品的流动性较差,对市场的反映没有那么敏感。此外,银行理财产品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去存量的阶段,部分高收益率的保本刚兑产品到期后将不再发行,也是拉低了平均收益率。
4、“保本”型理财产品收益率或继续降低传统的保本型理财产品,因为不符合资管新规的要求,收益率会和房贷利率一样,越来越低,而净值型理财产品将会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理财产品的风险理念,而不是过去的刚兑理念。
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文章分享结束,银行同业资产的期限错配模式解析和银行同业资产占比怎么计算的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