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筹牛助力资金调查:大体量“活水”正在路上
从参与资金层面来看金融地产股领衔的“蓝筹牛”会发现:国内机构和QFII是主力,北上资金以及杠杆资金“助攻”,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等也在“抓紧”机会参与。从资金偏好来看,北上资金和杠杆资金青睐非银金融,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看好银行和房地产板块。
实际上,随着“蓝筹牛”的演绎,体量最大的居民资产也有向股市转移的迹象。而其转向一旦确立,那么A股市场将会有更多的增量资金到来。。
机构们或“踏空”金融地产行情
但他们也正是后续行情的“支柱之一”
7月以来,沪深两市已有五个交易日连续突破万亿元。从持股权重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沪深两市在交易个股的总市值为61.90万亿元,而包括国家队、银行理财、保险公司和QFII等在内的国内外机构,合计持股市值为27.15万亿元,占两市总市值的比重已达43.86%。然而,分析来看,机构资金似乎“踏空”了金融地产股行情。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机构们持股市值增加最大的是农林牧渔、医药生物和计算机行业,较去年年末分别增长了670.90亿元、518.85亿元和269.83亿元。而银行、非银金融和房地产行业的持股市值则减少居前,分别减少7614.69亿元、4608.40亿元和3129.88亿元。
一般而言,机构资金规模较大,几个交易日完成调仓换股的可能性并不大。这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整体出现风格转换甚至是调整也属正常。对于市场后市表现,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的雪球投资董事长李昌民表示,目前沪指属于历史牛市行情中的起点位置,所以牛市的中期市场或有调整,但调整幅度不会太大。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场关于证监会计划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的关注度很高。对此,李昌民坦言,“银行是最了解谁有钱及其理财取向的,一旦其获得券商牌照,将会引导更多资金进入市场。”
北上资金和杠杆资金交易活跃
场外配资已经是“老黄历”
相比以上机构资金,北上资金“嗅觉灵敏”。数据显示,7月1日至今的六个交易日,北上资金均呈现连续净买入,并合计净买入额超过6月全月的净买入额。这意味着,北上资金或许已嗅到了“蓝筹牛”的味道。至于北上资金“嗅觉”的灵敏度,这在过去已得到了验证。以今年以来的数据为例,记者对比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A股的规模与沪指的走势发现,两者趋于一致,即每当沪指出现上涨或者下跌的情况,北上资金便会呈现净流入和净流出与之相匹配。截至目前,北上资金累计净买入A股1.17万亿元。
附图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情况与沪指走势对比
对此,接受记者采访的东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博光表示,在本次“蓝筹牛”之前,大小盘股的分化已经较为严重,创业板指市值与沪深300的比例已升至高位,这才引发了这一轮以金融地产股为首的蓝筹股的价值重塑。北上资金是市场“嗅觉”较为灵敏的资金,所以提前埋伏很正常。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从北上资金加仓路径来看,非银金融行业是其主要的流向。以北上资金成交活跃的前十大个股为例,7月以来,北上资金累计净买入164.59亿元。分行业来看,在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北上资金净买入非银金融行业的规模最大为63.42亿元,占比38.53%,其中净买入规模最大的是中国平安,约为27.15亿元。
而体量略高于北上资金的杠杆资金,也在买入非银金融,并且净买入规模远超北上资金。据记者统计,7月以来,杠杆资金累计净买入A股1293.24亿元,融资净买入居前的行业由高到低分别为非银金融、电子和计算机等,其中融资净买入非银金融行业300.08亿元,占累计净买入的比例为23.20%。其中融资净买入规模最大的是中信证券,约为45.71亿元。至于银行和房地产,也分别有56.14亿元和43.19亿元。
在北上资金和杠杆资金更趋活跃之际,场外配资也在升温。不过,场外配资始终面临合规问题。如7月8日,证监会官网便对258家非法从事场外配资的平台及其运营机构名单集中曝光。对此,杨博光表示,即使场外配置消失,对A股牛市行情的影响也不大。他指出,不同于2015年,本次市场走牛的最大增量资金源于机构资金等,场外配资不是本次市场走牛的主要因素。而市场的发展如果短期被抑制,可能与市场联想到场外配资的历史因素有关。并且,从时间节点来看,目前市场虽涨幅较快,但点位不高,场外配资没有大面积开展的条件存在。
居民资产有转移迹象
权益市场的增量资金正在路上
当然,作为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或经营参与者,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往往要比北上资金的“嗅觉”更加灵敏,而其提前布局方向极有可能成为市场未来的风向标。
据记者统计,6月份共有129家上市公司被增持,合计涉及金额约89.56亿元。分行业来看,银行和房地产行业整体被增持金额最为居前,分别为23.42亿元和17.18亿元,分别占6月净增持总规模的26.15%和19.18%。其中,邮储银行、金科股份和南京银行被增持金额最多,分别为14.62亿元、13.18亿元和7.84亿元。
不过,在沪深两市总市值近70万亿的当下,未来的长牛之路可能还需要居民资产的助力。
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去年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近80万亿元,已与目前沪深两市在交易个股的总市值持平。而从今年以来居民资产配置方向来看,也有从房地产等固定资产减少的迹象。
李昌民对记者表示,据其统计,在近200年所有资产的投资中,股票的年化收益率最高为6.6%,其后分别是债券、短期国债等。而据记者统计,截至7月8日,中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09%,美国为0.65%,德国为0.46%。这就是说,权益类资产仍是较优的选择。杨博光也有相似观点,他认为,在低利率、宽流动、宽信用的当下,权益类资产的高股息、高收益属性,是增量资金持续流入市场的强有力支撑。
实际上,银行也在针对当前市场所需做出改变。某大型区域性银行办理贷款的客户经理对记者坦言,“目前市场行情火爆,贷款人数在增多,我们也在适当改变政策。比如以前大额消费贷款10多万元,需付月息0.6%。现在申请10万元~30万元,月息最低至0.35%,即每月支付利息可至350元-10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