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揽子改革根治货币超发

用一揽子改革根治货币超发

用一揽子改革根治货币超发 更新时间:2010-12-24 7:41:11   2010年以来,我国的消费物价指数持续攀升,从5月份开始突破3%的全年控制水平,到11月底已达到5.1%,而且仍有诸多推动物价上涨因素存在,比如长期被压制的资源和能源价格有可能因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而上涨;美日欧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可能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走高等等。这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对物价快速上涨的原因和如何应对物价上涨也引发了诸多争论,可谓众说纷纭,其中也存在不少似是而非甚至严重错误或者误导大众的说法,值得引起警惕。

实际上,我国总体物价水平不断加速上升,上升幅度确实是非常惊人的,物价上涨已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态势,可谓“常态”状况。尽管单看CPI的情况不那么明显,尽管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曾出现一定时段的物价涨幅回落。

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国货币越来越严重的超额发行,而货币超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国家长期坚持的“有汇必买”的外汇管理政策,以及由此产生的居高不下的巨额外汇储备。这又进一步触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坚持的“招商引资”和“保护出口”政策,以及由此形成的高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内需和消费相对不足的经济发展方式。

巨额外汇储备对应巨额本币投放

截至2010年10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达2.65万亿美元,成为绝对的世界第一。而外汇储备是中央银行使用人民币购买的,相应表现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外币占款”上。到2010年10月末,外汇占款达21.84万亿元。这部分货币投放出来之后,基本上都转化为银行存款,银行可以据以发放贷款,在货币乘数效应作用下,又可以产生新的货币投放。国家外汇储备引发的人民币投放可能大大超过21.84万亿元。

认识到这一点,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在我国GDP不足6万亿美元,与美国的GDP规模尚有很大差距,但我国广义货币总量11月末已达到71万亿元,已经大大超过美国约20%成为世界上货币总量最大的国家。我国目前M2/GDP的比率已经超过200%,成为世界最高水平,如果没有国家外汇占款的不断扩大,是难以达到现在的水平的。

巨额外汇占款引发巨额人民币投放的问题,早已为人们所关注,人民银行为此采取了收回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通过公开市操作回收流动性、发行央行票据回笼资金等对冲措施,近年来基本依靠发行央行票据进行对冲。因此有权威人士表示:“不能简单地认为外汇占款多了,投放的货币量就大了。虽然外汇占款投放了大量的基础货币,但央行已通过发行票据进行对冲,把这部分投放的货币从市场上收回来了。”

但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这不仅是因为央行票据的发行量远远跟不上外汇占款的增长速度和规模,更重要的是央行票据的对冲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央票发行尽管可以回笼资金并控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银行贷款的扩张,但却不能直接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更不能直接减少因增加外汇占款而形成的购买力。同时,从控制商业银行流动性的角度看,由于央行票据本身就是商业银行重要的流动性工具,购买央行票据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相当有限。可见,以发行央行票据方式进行对冲,远不能消化由外汇储备增加所投放的基础货币。从这一角度看,需要控制的是整个外汇占款,而不是只盯着所谓的“热钱”。

认识到这一点,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在我国人民币贷款占人民币存款总额不足70%,尚未达到监管上限75%的情况下,货币总量已经非常大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与人民币货币总量的增长是完全吻合的。

外汇储备的性质和作用

国家外汇储备是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依据,并主要用于控制货币总量和平抑币值波动。外汇储备只是货币发行储备的一种,历史上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以及粮食、棉花等重要战略物资都曾成为我国的货币储备。作为货币发行储备的东西,必须是能被社会广泛需求,具有良好流动性的东西,中央银行能够根据需要随时增减储备以调节货币总量、平抑币值波动。

货币发行储备严格讲,是已发行货币的对应物,尽管也由国家管理和控制,但性质上与国家财政收入是根本不同的,是不能像财政开支那样运用的。正因为如此,2003年底国家直接从外汇储备中拿出450亿美元成立中央汇金公司,投资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用于支持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做法是欠妥当的。之后财政部发行专项国债,从外汇储备中购买2000亿美元投资到国际投资公司的做法才是合理的。

从调节货币总量、平抑币值波动的角度,当物价快速上涨超过控制目标时,中央银行在采取其他办法效果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出售货币储备以回笼货币。但中央银行目前面临两难选择:由于长时间对外汇和汇率管制,人民币汇率与市场预期发生偏离,人民币对内贬值,同时对外升值。

在市场上人民币对外汇呈现升值态势,且人民币利率高于美元等主要货币利率水平的情况下,中央银行要出售外汇回笼人民币是很难做到的,硬是要做,就势必要降低外汇价格,在一定时期可能推动人民币大幅度升值,这就意味着必须放弃对人民币汇率的控制,承受由此可能引发的出口萎缩对经济和就业产生的影响。而要控制人民币汇率不发生过快升值,以提高利率控制通货膨胀的选择就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因为提高人民币利率,容易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流入中国进行套利。

压缩外汇储备的措施选择

巨量外汇储备成为推动中国货币超量发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也由此带来越来越严重的经济金融和社会问题。但如何压缩外汇储备规模,加强货币总量控制,却存在诸多不同的看法。

例如,有人建议“拿出1万亿美元外储分给国民”,认为“2.6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是全体国民创造的巨大财富”,“把它放在国外不花,随着人民币升值而不断贬值,白白便宜了美国人”。认为这样有利于增加国民收入,对整个国家拉动消费、拉动内需影响重大,有利于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和汇率损失等等。一段时间以来,持有这种看法的人,甚至专家学者并不少,但实际上这种建议是根本就不能做,也不可能取得所预期的功能的。

这种建议完全模糊了外汇储备的本质和作用。如前所述,国家外汇储备是不同于国家财政收入的,直接将其分配给国民,是不符合法理的。这一点很多人好像并不清楚,往往直观地认为,既然是国家的,国家就可以随意支配。这恐怕也与我们一直以来冠名为“国家”外汇储备有关,因此建议更名为“人民币外汇储备”,以便与国家财政收入相区别。

即使分配给全体国民,除非严格规定这部分外汇绝对不允许结汇,而只能用于直接的外汇支付,否则,将会再次结汇,再转回到国家外汇储备之中,并相应再次扩大人民币投放。而如果严格规定这部分外汇不许结汇,对绝大部分国民而言,可能根本花不出去,结果成为一种画饼充饥的举动。或者促使很多国民在场外低价出售外汇,换取人民币,结果将严重推升人民币汇率,严重扰乱外汇市场,并将这部分外汇集中到少数人手中,造成社会财富分配的扭曲。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根本无助于国家回笼已投放的货币,抑制通货膨胀。

实际上,仅在业已形成的外汇储备中做文章是不会有多大效果的,要压缩外汇储备,根本上就是要扭转投资和贸易双顺差的局面,扩大内需,加大进口和对外投资,将多余的外汇用出去。这就需要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其中重点就是从根本上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主要依靠吸引外资和扩大出口的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方式不转变,外汇占款引发的货币超发和整体性通货膨胀问题就难以得到根本有效解决。

为此必须配套推进出口政策、汇率、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改革。这其中包括采取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走出去”,扩大国内外汇需求;要控制境内外汇贷款的发放,推动企业和个人向国家购买外汇。

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在人民币呈现升值态势、人民币利率高于美元等主要货币的情况下,企业走出去,并不愿意用人民币购买外汇,而更愿意向银行争取外汇贷款,从而降低财务风险和汇率风险,结果是鼓励企业走出去,并不能有效减少国家外汇储备;应该尽快推动人民币实行完全可兑换,从而推动人民币走出去,扩大海外人民币购买当地货币的市场需求,进而压低人民币汇率,抑制热钱流入,控制乃至压缩中国外汇储备和汇率损失规模。

相关文章:

伯南克和美国经济终于步入正轨金融市场新常态:震荡即稳定通货再膨胀的一年支持跨境贸易结算香港拟构筑200亿资金池在国家金融战略下布局沪港两地国际金融中心中国经济再平衡的宏观政策选择2011年发达经济体财政风险最紧要香港人民币存款增至2796亿港金管局:香港2月将推出人民币本票港金管局将优化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措施

影像仪测量软件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质量好

三维测量仪器

上一篇: 用BlackLitterman模型进行基金组合优化
下一篇: 用友49亿敲定国内管理软件最大并购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