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定增要募18亿小鹏增发欲筹24亿造车中概股展开“储粮”大战!
袋中有粮,心里不慌,继本周二特斯拉在美股盘前宣布增发50亿美元后,12月9日晚间,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企业小鹏汽车发布公告称,拟增发4800万美国存托股份,定价为45美元/ADS。以此计算,小鹏汽车此次拟募资总额达21.6亿美元,创中概股史上最大规模首次股票增发。如承销商完全行使绿鞋,此次募资总额将达24.84亿美元。
而在此前的12月2日,理想汽车发布公告,拟增发47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净筹资额约16.020亿美元,如果承销商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理想汽车将最高募资约18.405亿美元。
小鹏修改增发剧本
12月7日,小鹏汽车公告拟增发4000万ADS,12月9日晚间,小鹏的口风变了,拟增发4800万美国存托股份,每股存托股份代表2股A类普通股,定价为45美元/ADS。以此计算,小鹏汽车此次拟募资总额达21.6亿美元,创中概股史上最大规模首次股票增发。此外,承销商将有30天的选择权,可以额外购买总计720万份美国存托股份。根据惯例成交条件,预计发行将于2020年12月11日结束。
小鹏汽车表示,此次净收益的30%用于智能电动汽车以及软件、硬件和数据的研发技术;30%的净收入用于销售和市场推广以及销售和服务渠道的拓展和超级充电网络,以及拓展国际市场;20%的净收益用于智能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的潜在战略投资;20%的净收益用于一般公司用途,包括营运资金需求。
截至12月9日美股收盘,小鹏汽车股价报收于48.69美元/股,微涨0.81%。与最新收盘价相比,小鹏汽车此次增发每股45美元价格相当于折价7.58%。
理想募资王兴跟进
如果说发生在理想之后,小鹏的募资能让投资者读出节奏,那在此前的12月2日,理想汽车此次募资计划则让出乎外界意料,一位投资者在采访中表示:“7月底刚IPO,账上还有快200亿人民币资金,这次募资可能会掀起新一轮军备赛。”7月31日,理想汽车在纳斯达克上市,融资14.73亿美元。
理想汽车公告称,其董事王兴有兴趣在此次增发中认购2000万美元ADS,但这份邀约不具有约束力。公告发布后第二天,理想汽车的路演启动。
依据理想汽车的预算,这笔巨额融资未来用途将分为四个部分:1、约30%用于新一代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包括高压平台、高充放电率电池和超快充电;2、约20%用于下一个BEV平台和未来车型的研发;3、大约20%用于自动驾驶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
在今年第三季度的财报会议上,理想汽车CEO李想明确表示,在400kW的快充技术成熟前,不会推出纯电动车型,“增程式技术在大型SUV、MPV上的应用具有5-10年的优势。”理想汽车计划2022年推出的全尺寸SUV即延续增程式技术方案。李想的上述表态,曾被外界普遍认为理想汽车短期内要强化单一SUV车型的在售比重。
但现在,李想显然要通过下场自研的方式,将推出纯电动车型的距离缩短。一位接近李想的行业人士认为,李想可能认为在某些细分市场,纯电动汽车在2023年或2024年的竞争力会比较强,“他的判断逻辑是,推出的BEV要打得过自己的增程。如果计划提前,意味着他对电动车发展速度和生态的重新判断。”
机构为什么在不断跟牌
无论是小鹏,或是理想,蔚来,得益于当前国内较为稳定的汽车消费环境,新造车企业今年无论是在销量,或是在股价上都在加速狂奔,这次脚步紧跟的定增计划,也可以看出前两者目前的市场人气。截至到记者发稿时止,尽管包括特斯拉在内,美股中概股中的造车头部三强股价都遭遇到了一定程度的下压,但从近期投资者的投资意向上看,对于号称美股“中概股电车三兄弟”的投机气氛却长期不退。
对此,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对“电车三兄弟”估值话题谈及了自己的分析,在他看来,低利率时代逼迫投资者追逐有限的优质标的,使得拥挤的交易变得更加拥挤。市场对公司价值的判断正在非常夸张地前置,对此,他称之为投资的“锚”。
张颖认为:“估值的‘锚’――基础利率发生了改变后,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个世界:一是标普500的估值水平已经超过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的顶峰;二是这一轮疯狂以高增长的科技巨头引领,例如五巨头Facebook、Amazon、Apple、Netflix、Google,占到整个标普500指数23%的市值比例,而那些增长趋缓的传统价值股,却下跌了不少。”
“这种新变化带来了一系列反应,在估值上最大的体现就是――要‘增长’不要‘价值’,疫情又加重了这种分歧,这一现象在中国几家头部平台级互联网公司身上也十分明显。”
“原本一家公司可能需要6年来建立完整的商业循环,利润开始释放,客户价值变厚,但现在整个市场的判断更加前置了,市场可能会提早行动,在公司发展到第3年的时候,基于预期就已经达到第6年时的估值水平。”
张颖的表述,或许能让更多投资者看明白当下机构快步跟牌新能源汽车头部势力的缘由,同时在市场出现局部过热时,上述言论亦能提醒投资者持续保持清醒的市场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