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 | 上外学者程亚文:如何应对境外抗疫的新挑战
环球时报 | 上外学者程亚文:如何应对境外抗疫的新挑战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一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已经成为现实。在欧洲不少国家以及美国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全球各地都陷入恐慌的情况下,所需评估的问题,已是这场危机接下来还会如何发展、何时才能结束?它又会如何传导到全球经济领域,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何种和多大影响?又将如何深入扩散到全球政治领域,给国际秩序和各国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面对不断蔓延的疫情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它给全球经济造成的破坏恐怕会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甚至直逼以往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更严重的经济崩溃,进而深刻改变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方向。不可避免的,它还会转化为全球以及各国的社会和政治问题,给全球和国别治理带来重大困扰。
疫情无国界,伤害也无国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及其对经济、社会和政治等人类生活各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对任何国家都已是待解的燃眉之急。在共同灾难面前,各个国家的自我行动是首要的,但全球性的互相支援协作也已变得特别重要。中国是最先遭遇疫情侵害的国家,经过近两个月艰苦奋战,已经初步逆转了疫情,复工复产和恢复正常生活秩序也在逐步进行中。
但当疫情在世界其他地区继续蔓延时,由于全球人口流动的影响,疫情在中国卷土重来的可能性仍然很高。为此,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中国首先要进一步稳定自身、巩固前段时间抗疫的成果,避免已受到压制的疫情回潮;要在全球产业链因各国的抗疫行动而发生局部断裂的情况下,开展生产自救,提高物质产品自我供给,尤其是对粮食、能源等生产生活必需品,更要强化供给安全,防止出现短缺。
与此同时,中国的战“疫”行动已有必要进入下一章节,即由在国内严防死守转向防止疫情由外向内倒灌,在此过程中需要帮助其他国家一起对抗疫情,尽可能抑制疫情蔓延、减弱它对全球经济和政治的冲击。
这既是对前一段时间国际社会对中国抗疫提供大量支持的回馈,也是防止境外疫情输入、导致中国前期努力付之东流。救他人就是救自己,这不仅关系到公共卫生安全,也深切关系到维护全球和中国的经济与政治稳定。中国需要通过开展对外救助,努力使世界尽快回归正常状态,为自己重新赢得有助于内部公共卫生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首先,要对海外华人华侨提供必要帮助。随着疫情在世界各地吃紧,在海外求学、经商或从事其他事务的华人华侨不少将会选择回国,这正在给中国防疫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无论多么困难,同胞都是不能放弃的。在前一段国内抗疫最艰难的时期,海外侨胞纷纷为祖国奔走,不遗余力从海外向国内运来抗疫物资、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帮助,为国内抗疫鼓劲打气,这对中国抗疫取得阶段性成功是非常重要的支持。现在,当他们在海外遇到同样风险时,中国当然不能坐视不管,对于选择回国的要尽量为他们归国、看病和安顿提供帮助,让他们在危难时刻更加感受到母国的亲情。绝大多数侨胞因为各种原因仍会选择留在驻在国,中国也要通过加强与侨胞驻在国政府的沟通,为他们在海外抗疫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其次,要加大力度生产其他国家需要的抗疫物品。绝大多数国家在抗疫上都准备不足,存在物资供给困难,近期已因此发生多起“截流”事件,比如德国两次截留瑞士从中国订购的医用口罩和手套;意大利截留一批瑞士从中国进口的消毒液;美国试图和一家德国生物制药公司合作,独占其新冠肺炎疫苗。
中国是“世界工厂”,是最先陷入疫情困境、也是最先初步摆脱疫情困境的国家,在生产能力逐渐恢复后,要发挥自己在实物生产领域无与伦比的优势,引导一些企业调整生产方向,组织更多抗疫产品生产,满足其他国家需求。尤其是对前一段时间曾大力帮助过中国和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中国更要尽可能在药品、医用设施等物资上提供必要支援。
再次,要加强共同抗疫的国际协调,防止国际社会陷入混乱。与2008年欧美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刻不同,今天国际社会想要再建立起一定的国际机制来推动共同行动,已经十分困难。这给各个国家抵抗疫情以及防止次生灾难,带来新的难度。
尽管如此,中国还须做出自己的努力,要呼应其他国家的抗疫需求,通过“一带一路”合作机制等创造一些双边或多边合作形式,合力向抗疫压力较大的国家提供医疗人员、技术支持和经验指导。尤其是合作意愿较强的亚洲国家,更要促进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更好合作,以及共同建构有利于推动经济恢复的国际机制。中美这两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如果能在共同灾难面前放弃成见,携手应对危机,那更是全球抗疫行动的大幸。
近期以来,已有多个国家向中国提出援助请求,未来向中国提出援助请求的国家可能还会增多。如何参与境外抗疫救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业已到来的新挑战。
在这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面前,即便像中国这样规模庞大的国家,在应对自身问题时,都已遇到很多困难,想让中国一家扛起解救全球的责任,是不现实的,中国没有这样的能力。可以预料,今年中国在保持经济各领域发展方面也将面临挑战。中国只能在做好自救的同时,量力而行且不遗余力。中国也需向世界清楚说明自身的能力限度,对无法承担的责任、不能做到的帮助,请其他国家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