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产品需求空间广阔基金公司准备打持久战
“固收+”产品成为近期市场的“流量担当”,不仅涌现出不少百亿级爆款产品,机构定制也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
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将“固收+”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领域,立足中长期布局产品线。
做大“固收+”业务线
“固收+”产品爆款频出,激发基金公司拿出更大的布局力度。
广发基金固定收益管理总部表示,“固收+”产品能够满足持有人的低风险配置需要,将是2021年产品布局的重心之一。公司会加紧推出新产品,类型上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并重,开放式和持有期都会布局。
博时基金绝对收益部投资副总监卓若伟介绍,博时基金将继续加强“固收+”产品布局:二级债基中采用“固收+可转债+股票”策略;偏债混合基金采用“固收+可转债+普通股票+打新+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衍生品”策略。
“我们今年重点布局了‘固收+’产品,未来‘固收+’也是重点布局的类型,以偏债混合型为主,设置一定的锁定持有期。”安信基金表示。
机构化定制成短期爆点
10月份以来,固收+产品频现爆款。11月2日汇添富稳健汇盈一年持有混合基金“一日售罄”,大卖171亿;10月份嘉实浦惠6个月持有期基金募集规模达到145.6亿,这些产品不少是银行定制产品。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需求旺盛,类似银行定制模式在基金行业悄然兴起。
“银行定制基金,为客户优先提供优质产品;同时,定制发行也为银行利用稀缺产品招揽新客户提供了渠道。”黄波表示, 银行定制产品条件较高,主要有三个类型:一是稳健回报型的“固收+”产品,回撤严格可控,即使在极端情况下也不会令客户损失严重;二是产品管理人长期业绩优异,牛市熊市都有有稳健的回报;第三,产品策略容量大,利于产品规模持续增长。
鹏扬基金首席市场官宋扬表示,银行定制基金,无论什么类型,一般体现了几点考虑,一是银行对该产品有明确的、广泛的客户需求;二是银行对该管理人非常认可;三是银行对首发销售规模有充分的信心;四是为了排他性的只针对本行客户进行销售。今年以来银行大量定制“固收+”产品,归根结底是由于规模庞大的理财产品转型过程中的溢出效应和客户对理财产品替代的强烈需求。
广发基金混合资产投资部基金经理谭昌杰表示,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以债券和非标为主,权益投资占比较小。银行定制基金,是借助基金公司的投研资源,为客户提供理财产品的有益尝试,“固收+”产品已成为银行进行理财替代的重要补充。今年以来主要大行已经跟广发基金定制了多只固收+产品,部分已经发行完毕并取得了不错的投资回报。
“‘固收+’产品今年增长很快,主要是因为理财净值化后需要寻找替代品,很多购买固收+的投资者都是之前购买理财的,银行发行的规模和体量都非常大。银行定制产品可能也是为了更好地把控产品风险收益定位。”易方达基金混合资产投资部总经理助理、基金经理张雅君说。
“固收+”是长期战场
那么,“固收+”的市场需求是长期还是短期?回答这个问题时,几乎所有基金公司都选择了长期,认为机构投资者及个人投资者都有巨大需求,未来3-5年都将处于快速发展期。
“固收+产品可分为绝对收益目标和相对收益目标,个人投资者更倾向于前者。”谭昌杰表示,如果市场波动不太大,“固收+”产品能维持正回报,这类产品在未来3-5年还会继续快速增长。
张雅君认为,“固收+”产品需求是长期的,其本质是居民的低风险资产配置需求。货币基金收益率在低位,理财净值化以及“房住不炒”下房地产配置价值的降低,这部分资产需要寻找新的出口,“固收+”在风险收益谱系中比较接近这一需求的一类产品,未来会持续有资金流入。
卓若伟表示,今年“固收+”规模翻番,但多数投资者对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型基金等“固收+”策略基金还比较陌生,甚至部分专业的基金销售平台对于“固收+”基金的分类也不清晰,宣传还远远不够。
“固收+产品的市场需求是长期的,这类产品以债券资产作为底仓,同时可以投资一定比例的股票,是典型的资产配置型产品。这类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与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的需求都较为一致。我们预计,这类产品在较长时间内都将维持较高的增长。” 银华远景基金经理贾鹏表示。
民生加银基金资产配置部总监苏辛表示,“固收+”产品的火爆兼具短期与长期因素。短期来看是一种避险需求,从长期来看则是居民理财的需求,居民财富向资本市场转移是大势所趋。相对来说,“固收+”更能满足稳健风格投资者的需求。“固收+”兼顾股债市场,可以达到分散投资的目的,进可攻退可守,波动和回撤都较小,是银行和保险等机构投资者偏好的产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