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经济下的金融模式

大国经济下的金融模式

大国经济下的金融模式 更新时间:2011-1-24 9:31:48   褚蓬瑜  说我国是一个经济大国而非经济强国,估计无人会提出异议。大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与大国经济结构相匹配的大国金融模式,换句话说,从经济大国变为经济强国需要正确的金融市场形式予以辅佐。在全球金融变革、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我们更适合选择怎样的金融模式?对此,中国人民大学证券与金融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在其著作――《全球金融变革与中国金融崛起――探寻与大国经济相匹配的金融模式》一书中给出了答案。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各界学者开始怀疑资本市场对经济金融发展的作用。不过,吴晓求教授坚定地认为:中国应当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现代金融体系。对于这一命题的论证,作者将其置于后危机时代这样一个大框架下,循着由全球经济结构变化、金融结构调整而引发的对全球货币体系变革以及国际金融组织改革的呼声,结合中国近年来经济实力的迅猛发展,产生了对人民币国际化、建立金融大国的要求,而其前提条件则是对我国资本市场、货币市场、衍生品市场、商业银行体系这些金融市场元素进行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培育一个以资本市场发展为主导的现代金融体系。  这似乎与我们一贯以银行为主的思维有所出入,但作者论证的有理有据,值得一读。  美国经济长达一个世纪的持续增长,来自于科技创新和金融强大的推动力。在两次工业革命的带动与要求下,美国发展出了强大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使投资者可以便捷迅速地筹集资金;而其风险配置功能可以将经济发展过程中累积的风险分散,实现风险流量化,从而提高实体经济对风险的防御能力和化解风险的能力,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而一个反面例子,日本2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与后续增长乏力,则源自于其金融体系功能的缺失。我国目前的状态和当年的日本确有几分相似。由流动性过剩吹起的泡沫,已不仅限于股市、楼市,而开始向农产品、古董、艺术品、葡萄酒等领域流窜,给经济稳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亟须一个具有财富保值增值、风险分散功能的活跃的资本市场,进而引导资金合理配置。资本市场需要由外围走向内核,从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变为国民经济的发动机。而这或许是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无法承受之重。  资本市场不仅有增量融资功能,而且具有存量资产的交易和配置功能。因为,就增量融资功能来说,银行体系的作用要远远大于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在增量融资上没有任何优势而言。但就存量资产的交易和配置而言,资本市场则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经济活动中资源配置的重心和难点显然不在增量资源配置,而在于存量资源配置。  资本市场不仅具有优化存量资源配置的功能,而且还具有使风险流动的功能。银行体系中风险存在的形式是“沉淀”,使银行体系貌似稳定、实则脆弱。资本市场风险存在的形式则是“流动”,通过流动机制配置风险、分散风险,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正是资本市场具有存量资源调整、风险流动和分散、经济增长的财富分享机制的功能,赋予其深厚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这些都是银行体系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作者也注意分析了此次金融危机的前因后果,并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提出在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同时,还应当注重金融监管,进而得出这样的结论:未来能有效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现代金融体系,就是具有金融杠杆效率并注重收益与风险均衡的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  书名:《全球金融变革与中国金融崛起――探寻与大国经济相匹配的金融模式》  作者:吴晓求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bitget官网注册

bitget注册地址

bitget官方下载链接

上一篇: 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十月谈首场报告会顺利举行
下一篇: 大圣配资分享多因素支撑纺织服装板块逆市上涨1768只个股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