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投资活动案例有哪些跨国投资活动案例有哪些类型

今天给各位分享跨国投资活动案例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跨国投资活动案例有哪些类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飞地经济的四个优秀案例海外投资有哪些风险点是需要我们注意的?京东和沃尔玛跨国战略联盟过程国外在中国的投资机构有哪些?飞地经济的四个优秀案例飞地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一个地理区域,其政治归属与周围地区不同,拥有独立的经济政策和税收政策。以下是四个优秀的飞地经济案例:

1.香港: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香港的税收政策和经济政策与中国大陆不同,其自由市场经济和低税率政策吸引了大量国际企业和投资者。

2.摩纳哥:摩纳哥是欧洲的一个飞地国家,其税收政策非常宽松,没有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吸引了大量富豪和企业家。

3.新加坡:新加坡是亚洲的一个城市国家,其税收政策和经济政策非常开放和自由,吸引了大量国际企业和投资者。

4.迪拜:迪拜是中东的一个城市国家,其税收政策和经济政策非常宽松,吸引了大量国际企业和投资者。迪拜还建造了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和最大的购物中心,成为了一个国际旅游胜地。

海外投资有哪些风险点是需要我们注意的?随着国人的财富渐渐增加,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尝试投资海外市场。但是在我们涉足海外市场之前,需要明白的一个重要道理就是:中国和海外的资本市场有很大的不同。如果照搬在国内的那套投资习惯,那么我们就可能在海外市场中栽跟头。

下面这篇文章,主要讲讲中国投资者在“出海”之前需要调整哪些投资习惯。

一、刚兑

刚兑,或者“保本”,是一个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很多中国投资者在选择海外投资理财产品/基金前,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产品保本么?

绝大多数的海外基金和理财产品,根本没有“保本”一说。不管你投资何种资产类型(比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等),都没有人能够保证该投资一定不亏钱。

在所有这些不同的资产大类中,最安全的投资品可能就是:

1)美国国债(假设投资者以美元投资)。

美国国债被称为“无风险"资产,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央行(美联储)可以随时控制印钞的数量,因此理论上美国政府不可能对美元债务违约。不管有天大的债务,反正要多少就可以印多少。

投资者不在美国国债上发生投资损失的前提是,他购买一个折价的美国国债,并且一直持有到到期日。举例来说,你花99元买一个3年期的国债,一直持有到3年后拿回100元。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可能亏钱(保本刚兑)。

但是如果投资者中途选择卖出,或者买入时支付的是溢价(比如高于100元),那么即使是美国国债,也无法保证投资者一定不亏钱。

2)货币市场基金(MoneyMarketFund)。

货币市场基金,类似于国内的“余额宝”,是相对来说风险非常低的投资品种,其安全程度接近于银行存款(现金)。

在近代历史上,美国的货币市场基金总共发生过两次亏钱的案例(基金净值低于$1)。第一次是在1994年。但当时的基金仅供机构投资者购买,没有个人投资者参与,因此市场波及面不大。

第二次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期间,这次涉及了一家供个人投资者购买的货币基金。2008年9月,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后,一家货币市场基金theReservePrimaryFund的净值跌破到$0.97。该事件引起广大投资者和市场的恐慌(大家不妨想象一下,如果余额宝宣布不保本了,会引发何种市场反应)。美国政府果断出手干涉,宣布财政部担保市场上所有的货币基金的净值不跌破$1(就是政府承诺保本),这才平息了投资者们的恐慌情绪。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例子,不管是股权投资也好,债权投资也好,或者房地产投资也好,投资者都可能会亏钱。

事实上这在国内也是一样的。比如很多银行在卖理财产品时,理财经理需要和投资者在特定的小房间内进行“双录”(录音录像),白纸黑字写明不保本/不刚兑,让投资者当场签字。但是由于一些特殊的“国情”,一些理财师会旁敲侧击的暗示投资者,签字归签字,但该理财产品保证绝对安全。这也促成一些投资者养成了对理财产品“刚兑”的期望。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里,投资者签署的文件都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如果文件上白纸黑字写着“不保本”,那么该投资产品就正如文件描述的那样带有投资风险,可能会亏钱。投资者不必对文件以外的“隐藏含义”做过多的猜测。到时候到了法庭上,没人会和你去纠结法律文件文字以外的意思。

学会读懂投资法律文件,在没有搞懂法律文件之前坚决不签字,是中国投资者涉足海外市场需要学会的第一个重要道理。

二、信赖义务(FiduciaryRule)

很多中国投资者接触海外理财产品,都是从和第三方理财机构的理财师们打交道开始的。我们需要明白的道理是,国外成熟市场对于理财顾问的从业要求,以及对于投资者的保护要比国内市场严格很多。举例来说,英国和美国政府为了保护投资者免受理财顾问“忽悠”,通过了不少相关立法。

2013年开始,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FCA)就明文规定,禁止理财顾问从产品端(比如基金公司)收取佣金。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减少理财顾问向客户推销不适合他们的金融理财产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2016年4月,美国劳工部公布新的信赖标准(fiduciarystandard),要求理财顾问将退休存户的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将客户的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的核心就是,理财顾问应该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去选择最适合客户的投资理财产品,而不是受佣金高低的影响,总是去推销那些佣金最高,但未必适合投资者的“金融鸦片”。

英美政府为什么要通过立法来禁止理财顾问收取佣金,或者用“将客户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的信用要求来约束理财顾问,就是因为他们深愔“利益激励”的威力。不管理财顾问的出发点有多好,人有多善良,在利益和佣金的刺激下,没有人能够保证他们的潜意识中不会倾向于做出那些“损人利己”的商业行为,为了提高自己的收入而让客户去做冤大头。

在我们考虑任何理财师推荐的产品前,我们可以先问问他们,是否理解作为理财师对投资者应该负有的信赖义务?是不是从投资者角度出发为他选择最适合的投资产品?在他们销售的理财产品中,有没有和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他们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何方?销售的产品是不是完全中立,还是来自于相关企业?他们自己和家人有没有购买该产品?如果一个理财师连“利益冲突”和“信赖义务”这样最基本的概念都搞不清,那么我们作为投资者就应该警惕起来。

聪明的投资者,在通过理财顾问购买海外投资产品时,需要先搞清楚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关的政府法律规定。这样,才可能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好自己的合法利益。

三、私募和公募

和国内类似的,海外的基金也分为公募和私募。公募基金,在海外叫做共同基金(MutualFund)。共同基金以外的基金,都是私募基金,包括各种对冲基金,私募股权(PE/VC),股票/固定收益类基金等。

海外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区别,和国内的公募/私募区别差不多。相对来说,私募基金的规模比较小,流动性比较低,投资策略比较复杂(对冲、杠杆、衍生品等),费率比较高,最低投资额比较高,投资风险也比较高,仅适合一小部分特定人群(合格投资者)。而公募基金的监管要求比较高,信息披露更全,规模比较大,策略相对简单易懂(禁止卖空,杠杆有限制等),流动性比较强,更加适合普罗大众。

作为中国投资者去投资海外市场,天生就有法律、语言、文化方面的障碍,因此我们在选择海外投资的时候,应该循序渐进。先学会走路,然后再尝试跑步。走路,指的是投资公募基金,或者在证交所上上市的指数基金(ETF)。而那些私募基金则比较适合那些已经有一定投资经验和知识的“老司机”。

由于私募基金的披露要求比较低,因此对于投资者做尽职调查的要求更高。像“麦道夫”这样的基金诈骗案,在公募基金/上市ETF中发生的概率要比私募基金低很多。如果投资者不小心投到一个类似于“麦道夫”这样的私募骗局,到时候哭爹喊娘也很难把自己的血汗钱要回来。

很多第三方理财机构,可能是受私募基金佣金高,信息透明度低的激励,倾向于向国内投资者销售私募基金。投资者需要搞清楚,为什么他们会选择这么做?这些产品,是真正对自己有好处的“补药”,还是披着美丽外衣的“鸦片”?到最后理财公司赚到了中介费以后,拍拍屁股走人继续去销售下一单产品,而投资者却需要承受长达多年的投资风险,这笔买卖对自己来说是否划算?

巴菲特说过:一个聪明的投资者,应该知道自己的界限。对于涉足海外市场的中国投资者来说,要知道自己知识的能力的边界。不懂的产品,或者安全保障不够的产品,坚决不投。

四、光环效应(HaloEffect)

“光环效应”(HaloEffect),指的是我们人类很容易受到大V和名人的光环的影响,产生莫名的崇拜。比如一些创业成功的商业人士,被媒体吹捧一下,就有不少粉丝追随。以致于这些大V从“会赚钱的商人”摇身变为“人生导师”和“创业传奇”,而他们说的话都变成了金科玉律。

“光环效应”在中国国内是很管用的。很多国内的私募基金经理,其投资业绩几乎没人知道(一般都不会向公众公布),但是名气都很响,在各大媒体上频频露面。可见吃这一套的投资者还真不在少数。

由于中国投资者对海外市场不甚熟悉,因此更容易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在我们判断某个理财产品是否值得购买的时候,很多人做判断的依据是有没有听说过对方的名字,是否经常在电视报纸上看到关于对方的报道,基金的管理公司或者经理是否是“传说中的大牛”?

顺着这种“大V光环”去选购理财产品,投资者很可能会吃到大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本专栏的历史文章:《高盛的投资建议靠谱么》,《贝恩资本能帮你赚钱么?》,《黑石的私房钱》,《文艺复兴对冲基金是否值得购买》,《如何评价基金经理及基金的选择》等。

总结

随着中国国力和财富的不断增加,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想要走出国门,投资海外市场的中国投资者将会越来越多。在我们涉足海外市场之前,不光要看到这些市场的诱人之处,也要理解这些市场可能带来的风险。特别是当我们习惯了国内的投资环境之后,在走出国门前有必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而不去成为那些“韭菜”,成为国外的投资机构和国内的第三方理财中介“收割”的对象。提高自己的金融知识,用信息武装自己,是我们保护自己权益不受忽悠的最好办法。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京东和沃尔玛跨国战略联盟过程2016年6月20日,京东和沃尔玛签署跨国战略联盟协议,联盟双方在获取较快拓展市场、有效利用互补性资源、抵御第三方竞争、顺应新零售发展态势等优势的同时,也可能面临竞争优势丧失、联盟方和第三方潜在竞争加剧、双方经营理念冲突、新销售模式冲击等风险;对此双方可采取树立法律意识、明确奖惩条款、重视战略管理过程、保障核心技术安全等措施加以应对和优化。

国外在中国的投资机构有哪些?在中国的海外投资机构有很多种类型,就A股市场,称为QFII,(QualifiedForeignInstitutionalInvestors),也就是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

2003年7月9日,QFII开始进入中国A股市场。瑞银证券发出了QFII第一单的指令,备受瞩目的QFII正式登上中国证券市场大舞台。截至2017年11月29日,累计批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额度967.94亿美元,额度较上个月新增23亿美元;累计批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6048.62亿元人民币。

下面列出前20家的名单,这个可以在证监会官网查到。

上面是在二级市场的,还有很多在一级市场的,即PE和VC。

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IDGVCPartners)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风险投资公司之一,凭借携程的一份仅仅10页的商业计划书向其投资了50万美元作为种子基金。作为对价,IDG获得了携程20%多的股份。

1993年6月,IDG下属的太平洋风险投资基金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创立了中国第一家中美混合基因的风险投资公司——太平洋技术风险投资(中国)基金(PTV-China)。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泡沫时期,大量境外创投基金(VC)就开始投资我国互联网公司,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和网易背后都有境外创投基金的影子。

2006年以来,高盛并购双汇、花旗集团收购广东发展银行、华平控股哈药、红杉带领如家登陆纳斯达克,一系列的成功投资案例反映出境内外私募股权基金正在中国加快布局。

近些年很牛的外资PE是华平。2016年12月,华平成功募集总规模为20亿美元的华平中国基金,与2015年底完成募集规模达到134亿美元的华平全球十二号基金共同投资中国项目。根据规划,华平全球基金中投资中国项目的资金也要达到20亿美元,这意味着华平为中国市场分配的资金池规模达到40亿美元的级别。

关于本次跨国投资活动案例有哪些和跨国投资活动案例有哪些类型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tv电视家软件

电视家1.0版

电视家智能高清

上一篇: 私人投资基金信托平台私人投资基金信托平台排名
下一篇: 跨境人民币要国际收支申报跨境人民币要国际收支申报吗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