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这两座千年古都纠结的时间不多了

留给这两座千年古都“纠结”的时间不多了

2002年岁末,西安南郊曲江宾馆。

在来自陕西省及西安、咸阳两市主要官员的见证下,两座千年古都签署经济一体化协议,由此拉开西咸一体化序幕。

当时,时任咸阳市市长向在场媒体表示:

如果把西安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咸阳就可以在它下面乘凉。

18年后,一体化之路依然遥远,而几乎每隔一段时间,有关两座城市的关系走向,都会引发坊间热议。

最近这一次,是因为一个“新概念”的出现——西咸都市圈。

图片来源:《西安日报》截图

日前,陕西省印发的《关于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意见》提出,“推进西咸一体化发展,支持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加快建设西咸都市圈”。

一时间,争议再起。

要知道,很长时间以来,关于都市圈,陕西的提法都是“西安都市圈”或“大西安都市圈”。根据当地不少观察人士的说法:“西咸都市圈”的官方提法,尚属首次。

为什么突然换了说法?提法变化背后,究竟有何深意?西咸一体化这个“结”,又该怎么解?

“西咸都市圈”的提出意味着什么?

梳理公开资料可以发现,在此前的官方文件中,要么是“西安都市圈”,要么是“大西安都市圈”,“西咸都市圈”的提法,从未有过。

在许多人看来,这样的转变,略显突然。

就在上个月,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支持富阎融合发展,推动西安都市圈建设”;陕西省发改委印发的《2020年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和新型城镇化发展重点工作任务》也提到,“推动《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印发实施,多轴线、多组团、多中心、多层次推进城市建设”。

一字之差,意味着什么?

有猜测认为,从字面意思看,相比大西安都市圈或西安都市圈,西咸都市圈的范围似乎有所缩小。

早在2006年7月,《陕西省城镇体系规划》就将西安市9区4县和咸阳市2区1市4县整体划入西安都市圈范围。

2009年6月,《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要“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并提出“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任务。

2014年1月,西咸新区正式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同年,“培育大西安都市圈”被写入《陕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其中核心区包括西安市和咸阳主城区、西咸新区。

到2018年2月,《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构建“一圈一轴三带”总体格局,其中的“一圈”,正是指由西安、咸阳主城区及西咸新区为主组成的大西安都市圈。这也与《陕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划定的都市圈范围一致。

关中平原城市群示意图图片来源:《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

相比之下,西咸都市圈似乎有着“聚焦”和“收拢”之意。

另一方面,也有分析指出,西咸都市圈这一提法,或许意在强化咸阳地位。毕竟,西咸新区虽然已由西安整体代管,但大片土地行政规划上仍然归属咸阳辖区。

还有推测认为,此举可能是借鉴“广佛都市圈”“深莞城市圈”,探索新的都市圈发展模式。

不过,在最早提出“西咸一体化”主张的学者、陕西省城市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看来,“咸阳不是广州旁的佛山,也不是深圳旁的东莞,无法形成‘两城并列’的都市圈。”所以,“陕西只能做大做强西安,打造大西安都市圈”。

西咸一体化在历史上就有过“雏形”

官方提法的一个细微变化,瞬间触发各方敏感的神经。这背后,是西咸一体化进程中蓄积已久的矛盾与尴尬。

一河相隔的西安和咸阳,同处陕西中部的关中平原,相距仅25公里。

关中平原城市群示意图图片来源:《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

两座城市同为历史文化名城,西安以汉唐故都闻名,咸阳以秦都自居。历史上,除秦朝外,咸阳大部分时期都作为西安的京畿重地而存在,拱卫着古都西安。

可以说,西咸一体化在历史上就有过“雏形”,两座城市的交流往来也十分密切。根据官方说法,“在历史和现实中,西安和咸阳都存在着全国独一无二的唇齿相依、水乳交融的特殊关联”。

西安、咸阳位置示意图图片来源:《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

但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承认,无论一体化进程还是都市圈建设,其实都走得并不顺利。

尽管2002年就已签署经济一体化协议,商定按照“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布、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的“八同”思路推进一体化。但直到2006年,两地才率先在“信息同享”领域破题,实现电话并网,共用029区号。

当时,媒体报道称,这标志着西咸经济一体化工作将进入“产业融合升级、城市功能互补”的发展新阶段。但随着时间推移,两个城市似乎再没有更多实质性进展。

即便是电话并网,直到2013年,还有媒体报道,“西咸并用区号6年用户异地接电话仍需交‘跨区费’。”

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2014年初,陕西省通信管理局发布公告,宣布西安、咸阳两地移动电话取消长途费、漫游费,执行同一标准,两地间的“跨区费”才终于成为历史。

为推动西咸一体化,2010年,陕西在西安和咸阳两市之间设立西咸新区,并在2011年调整西咸新区体制机制,开启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建设模式。2014年,西咸新区正式升格为国家级新区。

不过,根据《陕西日报》2017年的报道:

经过多年实践,西安、咸阳、西咸新区三大主体之间存在着体制机制不顺的问题,整体发展合力不强。

也是在这一年,陕西对西咸新区管理体制机制进行调整,交由西安代管。

但在张宝通看来,这虽然消除了西咸新区与西安市的体制矛盾,但却加剧了咸阳与西安的矛盾。

在2019年发表的《西咸一体化的发展困境与治理路径》一文中,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周伟、许珂分析指出:

在西安确定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之后,西安的虹吸效应加强,严重威胁着咸阳自身的地缘利益,导致两地发展矛盾日益激化,阻碍着西咸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大西安战略目标的实施。

两座城市的经济表现

合力上的不足,已经影响到两座城市的经济表现。

2017年,陕西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入推进西咸一体化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以2020年为限,大西安GDP锁定在1.3万亿元,城市竞争力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排位显著提升。

2019年,西安GDP为9321.19亿元,同比增长7%。照此计算,离此前设定的2020年目标尚有近3700亿元差距。其中,西咸新区2019年GDP为520.72亿元,同比增长10.6%。虽然増势明显,但体量仍然较小。

西安在全国的经济排位,则从2018年第20位掉至2019年第24位, 被东莞、合肥、福州及合并莱芜后的济南超越。

而咸阳的发展也日益显出颓势。早在2005年,咸阳就被榆林超过,省内排名由第二位跌至第三位。2018、2019年,咸阳GDP增速在全省都排名倒数,经济总量也在去年被宝鸡超越,排名跌至全省第四位。

近年来,关于西安、咸阳二城合并的呼声一直存在。

支持者认为,这既可以破解西咸一体化的行政壁垒,又能缓解西咸新区长期在“夹缝中生存”的尴尬。更为长远的利好是,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做大做强西安,提升西安在经济总量、人口等方面的城市能级。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要数张宝通提出的“三分咸阳”。他建议,把咸阳主城区、泾阳、三原、兴平、礼泉等适合建国际化大都市的地方划给西安。

但在反对者看来,当西安自身实力还不够强大时,即便通过简单直接的行政区划调整获得更多人口和面积,其能否发挥“带头大哥”的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城市一起发展,还是未知数。

实际上,早在2003年,时任西安主政者就曾以《不是人为地将行政区划并在一起》为题撰文指出,西安、咸阳两市共同建设的是“西咸经济圈”,这与“西安都市圈”是内涵不同的两个概念。两城合作是既求“共同”,又有“错位”。基点是资源共享,目的是经济同兴。

2014年,@咸阳宣传官方微博也曾就“三分咸阳”回应称:

咸阳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236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国第一帝都。这样一个拥有厚重历史文化传承和充满经济活力、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城市不可能在我国行政板块消失。

这条微博,至今仍然可以查到。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无论合并与否,不可否认的是,在“抱团”发展时代,西咸一体化对西安建设国际大都市和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关中平原城市群以及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等,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最新印发的《2020年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和新型城镇化发展重点工作任务》中,有这样一段话:

强化举措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推动西安、咸阳规划协同、产业协作、要素流动、设施共享,提升对全省、对西北发展的带动能力。

留给两座城市“纠结”的时间,确实不多了。

商业养老保险

区块链

女性时尚

上一篇: 界龙实业成世博会特许生产商
下一篇: 疲软楼市数据盖过PPI影响美元全线小幅承压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