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运遭遇甲流
当春运遭遇甲流 更新时间:2010-1-16 23:24:28 16号车厢的一夜之忧
1月12日下午4点5分,从北京站开往南京西的K161次列车还有18分钟即将启动。北京某高校学生陈波和他所在的16号车厢其他乘客一样,静静地等待着列车驶出站台。突然,邻座一年轻女性猛烈的咳嗽声打破了车厢的宁静。陈波与邻近的其他几位乘客下意识地捂住了嘴和鼻子。
顺势看过去,只见一男人一边轻拍着女乘客的背,一边用陈波听不太懂的方言说着话,似乎在埋怨。女乘客满脸通红,一头靠在男的肩上,皱着眉头,浑身无力的样子。
“是不是感冒了,好像有点发烧啊!?”一中年女人问。
“是感冒了,有好几天了,我说等她好了再回家,可她总是担心春运快到了,难买票,不如现在就走,这下可怎么搞?车上也没得医生给看看。”男的用带着浓重安徽口音的普通话说。
“会不会是甲流啊?”一个学生模样的女孩随口问道,一只手已经拿出了纸巾紧紧捂住了半边脸,头侧向车窗一边。
“不会不会,我本来都快好了,就这几天天气太冷了,又被冻成这样了。”女人无力地争辩着。
也许是“甲流”这个词过于敏感,也许是大家都没有被甲流侵袭过,没有人知道它危害有多大,这个女孩说出来之后,所有人都开始担心起来。
要是在半年前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使只是疑似,这一节车厢的人都要被隔离。如今随着政府防控策略的不断调整和对甲流危害的日渐了解,人们对甲流的担心慢慢降低。
“但疑似甲流的病人突然就在你面前时,还是感到有些紧张。”陈波后来在电话里对记者说。
陈波说,火车开动之后,那位“疑似甲流”的女人,一夜都无力地靠在丈夫的肩头,由于担心别人说她是甲流,努力憋着不让自己咳出来,脸红扑扑的,明显的发烧症状。
“小夫妻俩一直拒绝去找列车上的医生,说明天一早就到家了,回家再去看医生。”陈波能理解这对在外打工的小夫妻的选择,“但我们都紧张了一夜,但愿她真的只是普通的感冒。在狭小的车厢里共处十几个小时,要是真赶上了甲流病人,那还真容易被感染了。”
第二天早上8点多,火车到站。很多人都说回去后赶紧注射甲流疫苗,以防万一。
春运开始以后怎么办?
“按照政府对甲流疫情防控的要求,昨晚那位严重感冒的妇女不应该被允许上车,现在甲流感染率那么高,要是这一点都做不到,春运开始以后怎么办?”1月13日下午,已经到达南京的陈波在电话里向记者提出他的担忧。
陈波的担忧并不是多余的。这也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曾光最近最关心的事情之一。1月8日,曾光在一个论坛上公开发出警示:当前,中国甲流及重症病例发生率仍处在较高水平,甲流病毒的传播扩散一直在持续。随着春运到来及春节旅游、购物高峰越来越临近,甲流防控的关键性战役即将打响。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部署,从1月30日起,一年一度的“春运”正式启动。初步预估,在春运的40天里,全国各地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5.1亿人次,其中铁路运输将达到2.1亿人次。
曾光说,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甲流传播方式为飞沫传播。春运期间,大量人口出行,拥挤的长途汽车、火车上人群密度大,密切接触频率增加;再加上出行途中条件所限,人们很难做到勤洗手。这些都增加了甲流感染风险。而大量流动人群双向往返于城乡,除了旅途中感染风险加大外,还有可能将感染的病毒带回乡村或城市,导致甲流疫情进一步传播蔓延。
为此,曾光提醒说,中国甲流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严加防范春运期间或春运过后出现新一波疫情。
去年入秋后,中国甲流第二波疫情随学校人群集中感染而到来,当时报告的病例骤增,随后甲流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明显增多,让第二波疫情呈凶险之势。目前,每周新增重症和死亡病例数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尽管我国已有5000多万人接种了甲流疫苗,但从整个人群看,远未形成有效的保护屏障,目前我国内地大约80%的人仍是甲流易感者。”曾光说。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蔡鰑东专门为此撰文提出他的担心:农民工返乡,有可能把甲流带给疫苗覆盖率相对较低的农村;等农民工回城时,还有可能把甲流再带回城市。
蔡皓东说,“甲流的流行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首先会从人员密集的城市开始流行,然后再沿着公路、铁路,借助于交通工具,随着人员的流动而传播。元旦、春节前后是农民工返乡及回城的高峰,甲流有可能会随着农民工的流动,引起民工潮甲流流行。”
而大部分农民工返乡多购买火车硬座票。硬座车厢人员密集,通风和卫生条件都较差,再加上天气寒冷、旅途疲劳、抵抗力下降,这使农民工更容易被感染上甲流。于是,甲流很可能随着农民工从城市蔓延到农村和乡镇。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则担心,春节期间亲朋好友聚会,增大了人群相互接触的频率,尤其是来自不同地区的人群混合,更增大了疾病传播的风险。节日期间旅游和购物的人群增加。在人群密度大、空间狭小、通风不良的情况下,疾病传播的可能性增大。由于我国传统的孝敬老人、走亲访友的习俗,进一步增加了家中老人或慢性基础病的高危人群在春节期间感染病毒的几率。因此,易造成节后危重症患者增加。
卫生部专门发出警告称,部分地区甲流感染病例有所下降,但全国范围甲流疫情依然呈扩大趋势,特别是春运临近,新的甲流疫情极有可能在春节前后爆发。
再次启动“联防联控”应急
“春运年年有,但今年人员特别多。超过两亿的人通过有限的列车运送,其拥挤程度可想而知。这种人员大流动,不但是铁路运输的难题,也是防控甲流的难题。”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的一位人士感慨。
如何才能避免甲流病毒随着人员流动传播至更多地区而引发新的疫情?去年12月30日卫生部专门发出了《关于做好2010年元旦春节期间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承认“春运和旅游高峰将至,人员流动骤增,甲流疫情防控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
卫生部应急办的工作人员透露,在春运的特殊时期,甲流防控还将继续采取多部门合作联防联控机制。卫生、铁道、交通运输、民航、旅游、出入境卫生检疫等部门近年来已经建立了比较有效的防范传染病通过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和跨境传播的协调联动机制。
根据这一机制,在春节、国庆等重大节假日期间,做好出入境口岸、交通工具、车站、机场等传染病防控工作。针对甲流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相关部门制定了交通工具和车站、机场的疫情监测报告、防控和处置的方案和程序。
北京火车站宣传科科长郝树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做好春运期间的甲流防控,专门成立了以北京站站长为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甲流防控领导小组。在客货运输防控方面,主要进行候车站的卫生环境整理,保持常态清洁和空气流通,同时对旅客健康状况进行严密排查,专门设立了防控应急隔离室,“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可以立即对防控对象实现空间隔离,同时上报疾控部门,通过多部门合作,将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尽可能做到不影响其他乘客。”
北京站第三候车室的工作人员也表示,这些做法在去年5月份以后已经形成常态。
旅客陈波却对这些工作的实际效果提出质疑,陈波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示 “车站的防控机制还是存有漏洞”。
“像这种季节,室外异常寒冷,为保持候车室内的温度,很难做到空气流通,另外也没有见到专门的排查人员,至少我这个车厢里那位发高烧的妇女就没有被排查出来,”不过陈波也承认,“那么多人,仅几个人不可能做到细致排查,不能怪车站做得不到位,但确实让联防联控的实际效果打折扣。”
记者注意到,首都机场的情况就好很多,机场工作人员用电子测温计可以在通道处随时对过往旅客进行体温测定。“春运以后,客流量猛增,除非增加更多的值班人员,否则,这一措施难以继续下去。”机场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疫苗并不是万能的
甲流防控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是注射甲流疫苗。来自卫生部的消息显示,截至1月1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累计签发甲流疫苗9833.3万人份,已经有5827万人完成接种,3400万人份疫苗将运往所需地区。
同样在1月13日,国内最大的甲流疫苗生产商华兰生物接到工信部1225.047万剂甲流疫苗订单,要求在1月底完成生产。加上这一新增订单,仅华兰生物一家的产量就达到了5000万人份。“最新一批应该就是为了春运特殊时期的防控储备。”数位业内人士猜测。这个猜测没有得到工信部的权威证实。
但疫苗并不是万能的。庞星火透露,北京市人群抗体水平监测显示,大部分人群仍然对甲流病毒易感。各地区甲流疫苗接种人群有限。北京市除学生等部分重点人群接种外,其他大部分人群还没有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
来自卫生部的数据分析专家推算,中国内地约15%的人口具有抵抗甲流病毒感染的免疫保护力,因此可以认为全人群的整体免疫保护水平仍较低,有效的免疫保护屏障尚未建立。
曾光也多次强调,“尽管我国已有5000多万人接种了甲流疫苗,但从整个人群看,疫苗远未形成有效的保护屏障。”
一位不愿具名的流行病学家分析说,首先目前甲流疫苗接种群体还不到全国总人口的4%,与此前提出的10%接种率有很大差距;同时,接种疫苗的群体大部分为城市人口,而且基本上都是常驻居民,这个人群相对流动性小,对甲流的传播危险性不高。
“相反,目前最让人担心的农民工群体和常驻农村人口的接种基本上还是空白,而农村又是疾病防御和医疗最薄弱的地方,这才是甲流疫情再次爆发的真正风险所在。”这位流行病学家说。
1月13日,卫生部再次发出通知专门提醒“慢性病患者、肥胖者、孕妇、婴幼儿和老人,要尽量在本地过节,避免春运高峰期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旅行,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活动,避免接触流感患者”。
陈波认为,这个提议有些难以做到,“春节了,哪个不想回去?关键问题是,谁知道谁是甲流患者呢?”
“从现在开始加强基层卫生部门对甲流防控知识宣传,增强基层医务人员对甲流病情的准确判别已是当务之急。”上述不愿具名的流行病学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