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装备和机器人产业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装备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集成,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谋求以智能装备和机器人产业为突破口重塑制造业优势。为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我国政府、协会和企业积极加快行动步伐。
虽然近年来我国智能装备和机器人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高精尖零部件大量依赖进口;二是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高端产品质量可靠性低;三是企业“小、散、弱”问题突出,整体竞争力偏弱;四是相关的标准、检测认证等体系亟待健全。
众所周知,现阶段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四大挑战,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前后夹击”;劳动力、土地成本等要素成本快速上升;国内经济转入中速增长期;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增强。而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却是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资源利用效率偏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
《中国制造2025》提出,我国已具备了建设工业强国的基础和条件,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大型飞机、北斗卫星导航、超级计算机、高铁装备、百万千瓦级发电装备、万米深海石油钻探设备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取得突破,形成了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