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嫁接清华概念中科英华重走华芳纺织艰难路?
新能源汽车嫁接清华概念中科英华重走华芳纺织艰难路? 更新时间:2010-11-30 7:47:16 受宏观经济形势不明朗的影响,近日来A股市场进入了下行调整的行情。虽然翻绿的市场引起了众多投资者“望市兴叹”,但在任何下调的行情中,依然会出现熠熠闪烁的个股。日前,中科英华就因逆势上扬的表现格外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在11月18日至29日的8个交易日内,中科英华累计上涨23.82%,而此期间上证指数仅小幅上扬0.97%。
有市场人士点评称,中科英华此轮股价上扬,是受益于其与清华大学的电动车研究合作业务。在言及“新能源”必上涨的背景下,这种解释似乎也不无道理,但新能源概念能否为公司的业绩带来长期的推动?
技术未过关
业绩外化尚待时日
中科英华的主营业务系铜加工业的下游产业,包括铜箔,覆铜板、印制电路板生产等。虽然此前公司的业务焦点在于解决其上游矿资源的瓶颈,但伴随国内锂电池生产中铜箔用量增加,让公司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铜箔业务上,以期在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中分得一杯羹。
公司于2009年6月斥资3800万元购买了北京创亚动力电池研发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开始了其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布局,而根据日前中科英华与清华大学达成的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成立电动汽车研究院,由清华方面承担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的研发工作。而中科英华则希望利用此技术支持,延伸公司正在开展的动力电池业务,拓展产业布局。
对于中科英华与清华大学的此次合作,国元证券汽车业分析师周海鸥表示,虽然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做了不少功课,但由于目前该领域的诸多技术皆尚未过关,也未能实现产业化。此次中科英华与清华的合作更多体现为前期的技术研发, 对于公司业绩的具体体现尚需一段时间。
实验室的成功到产业化
相隔多远?
虽然中科英华与清华的合作尚在襁褓中,但公司为此要承担的风险却早已成长到了襁褓之外。
在电动车或动力电池领域,诸如院企联手的模式,中科英华已不是首例。此前华芳纺织与上海交大的联姻中,华芳纺织尚未见到技术结晶或分毫的利润,已因知识产权纠纷而承受了颇多质疑,其新能源汽车的前路也变得迷雾重重。
而在合作的前期,华芳纺织也对知识产权的归属做出过明确的约定,但由于知识产权本身的复杂性,在取得技术成果的过程中,公司常会遭遇到无法预期的问题。由此看来,中科英华与清华的和谐关系能否持续至何时,也是一个未知数。
此外,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市场中的参与者虽鱼龙混杂但在短期内表现出的差距并不大。如同所有的成熟产业的必经之路,新能源汽车产业也要经历颇为残酷的千淘万漉,才能实现产业内的相对集中。而研发阶段面临的种种风险也让这个产业内的竞争结果尤为的不确定。
“即使企业实现了研发的成功,但这毕竟只是实验室中的成功,与为企业创造利润有着概念上的差别。科英华要真正在此领域实现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周海鸥称。
奇瑞汽车拉美转战欧美
只为唱高调?
而近日因新能源概念而升温的还有奇瑞汽车,公司方面日前宣布其将借助与美国风投赛伯乐的合作,凭借电动车产品叩开美国市场的大门进而拓展欧洲市场。
此语一出,即引起业界一片哗然。虽然奇瑞汽车自2000年就开始了其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道路,但目前,国内市场中能见到的奇瑞新能源汽车不仅车型有限,且销量颇低,该项业务为奇瑞带来的利润更是让人不忍卒读。不知奇瑞将带着什么样的产品走向欧美市场。
不容否认的是,奇瑞汽车的销售历史也堪称中国汽车业的一枝奇葩。虽然奇瑞的国内业务在近年来并不乐观,但公司却凭借着“境内损失境外补”的销售传统连续多年稳居国内乘用车出口的第一把交椅。
但目前,奇瑞的主要出口国集中在拉美及非洲地区,绝对的价格优势虽然可以奠定其在当地的竞争力,却无人能保证此种竞争模式可以复制到对汽车产品性能更为看重的欧美市场,其传统的依赖境外的盈利模式能够再次成功。
对此,宏源证券的分析师表示,此次奇瑞试水美国市场,也许更多的是一种营销上的探索而已。而由拉美转战欧美,其背后的另一种筹谋则可能是奇瑞想借美国市场镀镀金,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
周海鸥则表示,奇瑞在缺乏产品的背景下,走出了开拓美国市场的一步,可能有海外并购的打算。但是也不能排除公司刻意唱高调的可能,毕竟其实力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