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询价制度应向价格博弈说“不”
上纬新材上市前,以2.49元的“地板价”发行;上市当天开盘价为20.68元,比发行价高出730%。上纬新材上市前后价格出现巨大反差,这样的案例所引发的有关询价制度的讨论,应该深入下去,并且成为新一轮相关制度改革的一个契机。
科创板公司上纬新材以2.49元的“地板价”发行一事发生后,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议论。而该公司在上市以后的表现,更是让相关议论进一步升温。
9月28日,上纬新材上市,当天开盘价为20.68元,这比发行价足足高出730%。其后股价震荡下跌,在10月中旬,股价一度回调到15元一线,但这也比发行价高出500%左右。就在一个月前,如果再低1分钱股票就会发行失败,而今同样的公司却受到如此追捧,这事情怎么看都有点滑稽。有人说,这是因为二级市场存在过度炒作,扭曲了价格。这当然有道理,但反过来说,即便该股的价格较开盘时砍去一半,也还在10元以上,相对于发行价依然有300%以上的涨幅,这只能说明一、二级市场的价格反差太大了,几乎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
一般来说,二级市场由于参与的交易者众多,买卖频繁,因此从定价的角度来说,市场化的色彩会更加浓厚一些。尽管不能说二级市场的价格一定都是非常合理的,但是在排除被恶意操纵的前提下,至少也表明了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它是比较公允地反映了市场对相关股票的一致预期。也因为这样,人们在谈到某个股票的价格时,都是习惯地以其最新的市价作为表征,而不太会说其当初的发行价是多少;换言之,这也就意味着在投资者的心目中,二级市场的价格更具有合理性。
当然,也不能因此反过来说一级市场的发行价都不合理。由于股票发行是在某个时间点上,而二级市场交易则是在一个时间段上,各自所处的条件不同,因此股价也就难免会有动态的落差出现。另外,通常发行人会考虑到有利于吸引申购者的因素,也会在相应的发行区间内作出某些折让,为其在二级市场的表现留出一定的空间。但是,像上纬新材这样,一个月内发行并上市,在市场环境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发行价被压到了承销商投价报告中所框出的区间很远,以勉强能保证发行成功的最低价来发行,而转眼到了上市时,股价却大幅度飙升,这说明了什么?在这里不能不认为一级市场的定价是存在问题的,显然没有真正做到市场化。有分析认为,这里不排除参与询价的机构投资者出于尽可能获取一、二级市场间最大差价的目的,有意无意地“抱团”报出低价。是否存在这样的情况,应该由监管部门经过调查来作出结论。当然,在商言商,就低买高卖的行为本身来说,只要操作过程不违规,人们似乎也应该接受。而在这里需要考虑的问题是,现行的相关询价制度,能否保证询价过程的公平与公正呢?时下,询价中报价最高的10%部分是要被剔除到有效报价区间之外的,这一制度安排是为了抑制盲目抬价行为的出现,有其相应的合理性。但是反过来,由于没有对询价中报价最低的10%部分也同样予以剔除的制度安排,这在某种程度上就使得盲目压价的行为有了相应的运作空间。很明显,如果对最低报价也实施剔除,那么像上纬新材“地板价”发行的状况,就不会出现。当然,对于现行的询价制度来说,问题还不仅仅是在剔除规则设计上,在如何保证参与询价的机构投资者独立报价、防范相互串价等方面,也有相应的制度需要改进。而更为关键的是,这种由少数机构投资者在几乎不承担交易成本、权利与义务并不对等的情况下来进行新股询价,是否具有足够的合理性、必要性,恐怕也是值得思考的。虽然说上纬新材的案例有点极端,但从中所暴露的问题,应该说是早已存在。说到底,新股询价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发现,而现在却在事实上变成了一种价格博弈,这就偏离了询价的初衷。其结果就是人为放大了一、二级市场之间的价差,导致了利用政策获取暴利的食利行为蔓延,制造了明显的不公平。而这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对资本市场的发展都是不利的。也因为这样,以上纬新材的案例所引发的有关询价制度的讨论,应该深入下去,并且成为新一轮相关制度改革的一个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