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何以丑闻多
新股何以丑闻多 更新时间:2010-4-10 12:51:18 近一段时间来,新股丑闻不断。先有苏州恒久因核心专利未缴专利费已被国家专利局终止,涉嫌造假上市;继有联信永益上市才10天,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陈俭,因涉嫌单位行贿罪,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4月7日刚刚通过发审委审核的中原内配,有媒体质疑,7年前公司38名高管仅动用2000万元,就将4595.92万股国有法人股和1505.13万股内部职工股尽收囊中,如今,上述高管手中市值已超过10亿元。更别说江苏三友实际控制人变动的重大信息居然隐瞒了5年,其保荐人早已调离,独立董事则因“工作太忙”也已提前“离场”。无独有偶的是,这些专业性颇强的丑闻,几乎100%由媒体揭露,真不知那些本该尽责的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特别是年薪数百万的保荐人都干啥去了?
新股丑闻多,原因固然很复杂,投资人首先想到的是保荐人,律师等签了字的把关者。但笔者想说的是,一年来新股以史无前例的高密度审核,泥沙俱下,监管部门把关不严,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
最近,证监会网站正就第十二届发审委委员名单候选人进行公示。公示信息披露,第十一届发审委委员共25人,其中专职委员17人,自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19日期间,十一届发审委共召开发审委会议183次,审核公司315家次,通过发审委会议的公司共294家,通过率为93.33%,未通过发审委会议的公司21家,否决率为6.67%。十一届专职委员平均每人参会76次,审核企业107家。
读着这一串数字,笔者不由大吃一惊。现在实行双休日制度,一年工作日也就250天,专职委员平均每人审核企业107家,几乎两天一家。读过招股书的都知道,少则数万字多则十余万字,还有一大叠附件,要在短短两天内审阅完毕,并提出核准或不核准的专业意见,且每隔两三天又来一家新的,又是不同行业,不同专业术语,不同股权结构,这是一般常人所能胜任的吗?
如今,第十二届发审委委员正在公示,还在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的十一届委员们,近20天来的担子更重。如上述,去年4月到今年3月一年中,共审核315家公司,每月平均26家,而据证监会网站信息,3月22日至4月9日这十八天中,已经和即将审核的公司已达32家,估计一个月下来很可能突破40家。这些行将卸任的十一届委员们,马上要交接新的工作,却让他们在交班之际担如此重任,他们能把好关吗?
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创业板被爆炒至上百倍,原因之一就是上市股票太少,总盘子太小,因此要加快步伐,例如有说在创业板满周年之际上市新股达300家的。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说法。监管部门既然设立了发行审核委员会,就要在上市的合规性上从严把关,遗憾的是,上述苏州恒久、联信永益等暴露出来的严重问题,并不专业的媒体记者稍花点精力都能发现,难道从全国精挑细选的专家委员们就识别不了?何况我们实行的还是核准制,审核后面还有一个“准”字,发审委的专家们OK之后还有证监会的一纸批文,能为了做大盘子而让滥竽充数?
至于盘子大小,股市刚诞生时不也经历过老八股时代,甚至有过一天内股指翻番的,中国股市不也发展壮大起来了吗?
千万把好新股审核之关,千万别赶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