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1日,“2018中国(郑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大会”在郑州登封盛大开幕,大会围绕“中国新能源汽车的2.0时代”主题,来自政府单位、科研院所、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新能源汽车运营商、出行公司、新能源汽车终端用户等数百位新能源汽车行业等700精英汇聚一堂,畅谈新能源汽车2.0时代生态构建和发展之路。
在11日上午的生态大会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工作部副主任王成受邀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演讲!
王成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也不算太晚,主要把它划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研发布局时期、产业准备时期、示范推广时期、规模化应用时期。
王成表示,政策支持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系统的支撑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其中,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五类,即激励型、约束型、保障型、规范型和引导型,既有国家宏观产业经济政策也有地方方面的政策。
与此同时,王成还表示,新能源汽车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机遇方面,王成主要从发展空间扩张、技术变革、产业发展模式变革、下游市场的需求转换等进行探讨。
挑战方面,王成表示,新能源汽车面临以下挑战:挑战一,新能源汽车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挑战二,面临更复杂的产业间融合、社会系统协调挑战;挑战三,技术快速迭代带来的挑战;挑战四:产业自身痛点问题需逐步解决,如充电问题、价值创造、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问题、市场割裂等问题。
以下是王成演讲发言稿:
非常感谢主办方电动汽车资源网的邀请,能有这个机会与在座各位领导嘉宾和代表们一起分享中汽中心就新能源发展机遇挑战方面的一些想法,有一些不成熟地方也谨供各位参考。
我今天主要以这三个方面来跟大家做一些汇报和介绍。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划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研发布局时期、产业准备时期、示范推广时期、规模化应用时期。
其实,早在“八五”时期,国家和企业就开始有电动汽车和关键零部件的启动和布局。从“八五”到“十五”,都在做产业研发布局,但量产的几乎为0。
“十一五”期间,借助奥运会与世博会召开契机,首次开展规模示范应用,并推出开展“十城千辆”等示范推广活动。
“十二五”期间,有小规模示范、产业化推动到产业化推广,由四个部委到多个部委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组织实施。同时,在这期间政策法规标准在逐步完善,企业热情也在逐步提高。
从政策整体角度来讲,横向层面已经形成良性发展局面和完整产业链体系,包括政策完善性、基础设施良好支撑、产业链全面覆盖、资本大规模进入、产业板块扩张以及示范应用、企业参与程度等等,形成一个良好的闭环,形成了横向层面的整体体系。
纵向层面,应该说由于政策大力支持,政府和资本、市场形成了很好的合力,共同在推动产业整体的发展。
二、新能源汽车政策环境
政策支持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系统的支撑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其中,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五类,即激励型、约束型、保障型、规范型和引导型,既有国家宏观产业经济政策也有地方方面的政策。
宏观政策方面,从2010年开始,国家层面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从整体指导性和方向性上给我们做了一个定位。
从激励型和约束型政策来讲,我们认为应该说是一个交替配合、互有侧重的局面,激励和约束并举,来促进新能源汽车向今后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对新能源汽车激励型政策慢慢弱化,约束型政策慢慢在加强并起到主导作用。
保障类里面,充电基础设施以及标准体系是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很好的环境和技术方面的一些保障。2015年以来国家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大,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包括建设比例、发展目标、用电价格优惠、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电网改造等,充电设施顶层设计逐渐完善。
同时,标准也是规范技术开发、产品生产、推广应用、政府管理等行为的基础,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反映了行业发展需求。
我们现在的标准应该在国际上,从数量来讲是最多的,从标准制定上的主导权来讲也是逐步在加强,前一段时间,我们充电标准中方作为牵头机构,在执行国际标准,体现和反映出我们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国际上的一些地位。
规范类政策来讲,应该说规范和管理是新能源汽车生产使用环节,保障公民整个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健康发展。这块是我们行业主关部门在为主推动这些方面政策不断完善和新的政策在制定。
在引导类政策来讲,是对我们今后一段时期这种新能源汽车为主导的政策技术产业发展定位和一些宏观指引,包括像中国制造202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等等,同时在引导类政策,也为下一步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明了一个比较好的方向,同时,在新的技术发展未来趋势与电动化基础上,结合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新的技术趋势,做了一个明确的定位。
作为地方来讲,地方的政策是对国家政策的支持。地方政策从行业监管、技术设施建设、财税政策以及推广应用政策,都是对国家政策的一个具体实施的补充。
同时,股比开放也受到大众关注,外商投资指导目录的管理有所变化。中国汽车从2004年汽车产业政策开始,汽车作为一个鼓励类政策,目前已经由鼓励类向限制类在过渡,特别是负面清单的思维到负面清单制度在过渡。外商投资目录是1995年发布第一版,2007年之前汽车都是作为鼓励类的产品来做制定。在2011年也就是第五次修订之后,汽车已经不再是鼓励类的,特别是最近这几年目录更新速度频次在逐步加快。
2018年博鳌论坛,习主席明确提出汽车加快股比改革力度之后,17号发改委也是有一个答记者问,通过制定新的外商负面清单,使对外的开放力度和措施应该是会很快的落地。第一步,2018年6月前在自贸试验区范围内开展放开专用车和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试点工作。这将是首次放宽汽车行业外资限制,在自贸区范围内;第二步,依据国家倡导的将自贸区的成熟经验向全国推广的做法,将会在全国范围内放开专用车和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第三步,将全面放开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
三、机遇与挑战。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总结。先跟大家聊一下机遇。
(一)机遇,我们总结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作为汽车或者是新能源汽车来讲,发展的空间扩展有非常大的余量。
1、我们即使不考虑纯电产业转型来讲,汽车本身现在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从现在各国汽车保有量以及我国的千人保有量、人均GDP上也可以看到,我们的人均保有量现在是比先进国家差距比较大。我们有庞大的人员红利,大家都有开车的想法、用车的需求,这种刚性需求会带动我们整体汽车产业的发展。
2、新增产业链环节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因为我们原来传统汽车就是发动机、变速箱等等传统的机构,在传统汽车产业链的基础下,现阶段随着电动汽车发展,传统汽车+电动化的变革,以及在未来智能化的变革,在整体产业链延伸、纵向和横向延伸空间还是非常的大。
3、产业融合发展会带来新增的发展空间。由于能源环境、拥堵安全等制约因素,对于传统汽车发展限制,推动了整体产业的转型,随着科技革命,比如说人工互联、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升级。在双轮驱动下应该是促成以汽车产业、能源行业、通讯、信息、交通、互联网等等深度的产业融合,会促成全新的一个生态链重构。在接下来这种生态链重构大的背景下,整体产业发展空间还是非常的高。
第二,技术变革上,也有非常大的机遇。
本身汽车产业自身还有相关产业,包括周边环境技术革命会给产业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同时也孕育着很多的发展机会。在新的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等几个新的技术整合下,相互推动、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会带来新的发展。我们今后的汽车可能不单单是一个交通运输工具,更多承载移动智能终端作用,它的集成化会越来越高。
第三,产业发展模式上会有非常大的变革。汽车产业传统是以我们生产销售,也就是生产4S店为核心发展模式,现阶段模式也正在发生变化,新旧模式也在进行一种交替,同时带来这种新的发展机遇,目前我们很多传统汽车企业纷纷假如了移动出行,和移动出行也是建立了联合合作关系,也有部分车企自己在投入移动出行服务,这里也举了一些例子。
第四,下游市场需求也有很大转换。终端用户对于新能源汽车接受程度不断提升,和五六年前相比,同时更加健康市场氛围也正在逐渐形成。随着消费对GDP的贡献占比增加,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电商、冷链、快递、配送等与消费相关的社会物流需求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为电动物流车增长提供了市场基础。
在机遇方面,从展现形式上来看:
1、强弱转换,超级挑战存在机会。原来第二梯队整车企业、非整车企业、小企业,有可能对行业龙头企业起到一个地位的挑战作用。从这两年数据也可以看到,排到前三位的销量企业不是传统的老牌企业,这些企业发展比我们传统大的车企发展更快,进步也更为明显。
2、汽车产业薄弱地区和环节也有可能改写整个汽车产业板块。这个数据是来源于一个报告,通过四个维度的分析,评价体系,新能源推广、政府支持力度、产业基础、经济等方面进行筛选,可以看到深圳排在第一位,这也是一个非老牌汽车生产地域,所以说原来汽车工业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地方,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可能重塑地域地区间格局。
从无到有,全新切入汽车产业的机会。一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给互联网、房地产、传统工业等非汽车圈企业、初创企业带来了机会,创造切入汽车产业的机遇。二是原来汽车产业空白地区能够进入到汽车整体产业。三是社会资本的介入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来分享产业变革和发展红利。
(二)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挑战。
挑战一,目前,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地方比较少。因为从传统汽车角度来讲,发达国家发展还是有一些参考价值,作为我们来讲,从去年开始,新能源汽车已经占了世界半壁江山,没有一个很好的经验,国际上的经验,在政策、环境、技术、发展路径上探索,没有可循的经验,我们可能是自己在摸索、在发展,包括像其他欧美国家,也有部分国家向我们进行了学习。
挑战二:面临更加复杂产业间融合和社会系统挑战。
具体来讲,新能源汽车深入发展必将和产业进行深度融合,由此带来一个复杂的协调问题,需要我们大家来进行解决。特别是以新能源汽车为基础进入智能驾驶之后,或者是高级智能驾驶之后,还将面临更深层次法律、法规、伦理方面的一些挑战。
挑战三,技术快速迭代带来的挑战。
新能源汽车技术、产品迭代周期明显快于传统燃油汽车,且呈现加速态势。在此背景下,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先行者未必能胜出,先驱变先烈的风险始终存在。技术和产品快速迭代也会造成消费者对未来产品性能和价格的期待,降低对当期产品的观望,如何应对是产业需应对的挑战。
挑战四,产业自身痛点问题需解决。
一是,充电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充电基础设施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仍然属于产业发展痛点之一。公共充电桩布局缺乏规划、标准不统一,导致互联互通水平差、充电桩利用率低等问题仍需逐步解决。二是,产品如何做到真正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乃至开发出真正的“革命性”产品。三是,在动力电池回收方面,未来两到三年内,一定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现在应该做好准备。如何建立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相匹配的生产组织关系,因为这些东西都是新的,新的生产组织关系、生产方式怎么去进行一个建立,也非常的重要。产业格局割裂,虽然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变化,现在还有一些这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