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榨菜“幻象”破灭:2019年业绩滑坡涨价与销量逻辑均存硬伤
近日,涪陵榨菜发出了一份令人不太满意的业绩预告:2019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9.9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93%;实现营业利润6.0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53%。
这是涪陵榨菜5年来首次出现利润负增长,如此业绩,与分析师鼓吹其前景可观并不相符。
1
分析师齐“看好”
但榨菜却突然卖不动了
回顾过去两年涪陵榨菜被爆炒的历程,基金经理直接将榨菜当作小茅台,力求其有炒作的逻辑。
相关研报显示,分析师认为,涪陵榨菜凭借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来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首先,从2008年到2017年,榨菜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前三名的份额升至52%。而涪陵榨菜在这个过程中份额从13%提升到30%,超过行业第二名和第三名之和。
此外,随着规模增加,经销商和门店数量增长,涪陵榨菜的成本也在下降,这使得涪陵榨菜有更多的资源用于品牌宣传。
同时,该产品还有涨价的逻辑。数据显示,过去10年,涪陵榨菜一共涨价了12次。目前,涪陵榨菜售价是2.5元一包。
然而,鼓吹着鼓吹着,不超过3元一包的涪陵榨菜却卖不动了。
2019年半年报显示,从单季度来看,公司第二季度净利润为1.6亿元,较2018年同期1.9亿元的净利润下降了15.79%,远低于市场预期。
不理想的财报数据,随即让涪陵榨菜的股票如坐过山车一样迅速下跌。
2
逻辑的硬伤:
涨价有极限,很多人也不吃榨菜
对于涪陵榨菜的“卧倒”,有市场人士认为,将一个普通的调味品捧红,炒作资金的这套逻辑充满了欺骗性。在遭遇销售下降后,涪陵榨菜的涨价扩产的双引擎拉升逻辑,经不起细细推敲。
其实,随着食品市场竞争的激烈,与其他产品相比,榨菜依然只是在日常消费品中扮演着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
有人说,甚至在有些地区,人们根本就没有吃榨菜的习惯。
与老干妈这类产品比起来,榨菜依然算不上便捷佐餐产品中的扛把子。
同时,榨菜产品本身的低端化,也是无法靠涨价改变的天花板。
虽然,近几年涪陵榨菜都在为公司未来的多元化发展而努力。
比如,2013-2014年,涪陵榨菜为了求变,先后考察豆瓣、橄榄菜、辣椒、泡菜、酱类和海带、竹笋、蘑菇、豆腐干等相关产品。
2015年,收购了四川惠通,开启了泡菜的扩展;2017年,公司计划收购经营豆瓣酱的四川恒星,以及经营家用酱类、烹鱼调料及火锅底料的四川味之浓食品有限公司。
但后两者皆夭折在襁褓之中。
由此可见,涪陵榨菜不仅有产品问题,而且还有自身的局限性问题。
但令人尴尬的是,目前,涪陵榨菜的市盈率仍在40倍以上,虽然与科技股相比,还算“温和”,但对比没有太大技术含量,以及已有下滑趋势的业绩而言,涪陵榨菜的未来更加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