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孰强孰弱沪京苏名列前三甲

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孰强孰弱 沪京苏名列前三甲

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孰强孰弱 沪京苏名列前三甲 更新时间:2010-3-1 0:08:19   中国网讯2008~2009年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孰强孰弱,日前已见分晓。记者于昨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蓝皮书发布会暨省域经济研讨会上获悉,作为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2010年重大研究成果的蓝皮书向社会公布了中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以及港澳台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评价结果。2008年,上海、北京、江苏三省市位列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前三甲。此外,在今年的评价报告中,根据港澳台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课题组在2009年版省域竞争力蓝皮书所构建的港澳台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指标评价体系,形成了由1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和106个四级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对2007~2008年港澳台地区和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综合排名。2008年,台湾第一、香港名列第二、澳门位居第十。台湾上升了1位,澳门则下降了1位。  据悉,该《蓝皮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和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顺应全球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新形势、新变化,更加注重科学发展、更加注重民生和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发展,因此,今年公布的《蓝皮书》在广泛征收和吸取国内权威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原有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相应地微调,主要是四级指标有所变化,原有指标体系包括207个四级指标,经过调整,共去掉了8个四级指标,增加了9个四级指标,涉及到7个二级指标组和13个三级指标组,调整后指标体系包含1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208个四级指标。  2008年全国各省、市、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处于上游区的依次为:上海市、北京市、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天津市、山东省、辽宁省、福建省、内蒙古自治区;排在中游区的依次为湖北省、河北省、黑龙江省、河南省、吉林省、四川省、山西省、湖南省、安徽省、陕西省;处于下游区的依次排序为江西省、重庆市、海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青海省、贵州省、甘肃省、西藏自治区。  与2007年相比较,排位上升的有9个省、市,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吉林省,排位上升了4位,湖北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排位均上升了3位,黑龙江省排位上升了2位,天津市、辽宁省、江苏省、海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5个省、市排位均上升了1位;12个省、市排位没有变化,分别为北京市、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和甘肃省;排位下降的有10个省、市,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山西省,排位均下降了4位,其次是河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3个省、市,排位均下降了3位,安徽省、福建省、山东省、湖南省、广东省、云南省和青海省等7个省排位均下降了1位。  在2007~2008年评价期内,没有省、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的升降出现跨区段变化。  从全国区域间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综合测算和分差来看,2008年全国4大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评价分值依次为:东部地区31.01分、中部地区19.99分、西部地区15.62分、东北地区22.17分,4大区域的分值比差为1:0.64:0.50:0.71,西部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分值刚好为东部地区的一半,差距仍然明显。与2007相比,西部地区与东部的差距缩小了0.36分,表明西部地区竞争力有所提升,但差距仍然较大;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与东部的差距都有所缩小。  从2007-2008年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平均分值变化情况看,四个地区分值都有明显上升,其中东北地区分值上升最多,增加了2.28分;其次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增加了1.46分和1.22分;东部地区平均分值上升幅度相对小些,为0.86。由此反映出东北地区各省份经济综合竞争力平均而言提升比较快,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呈现逐步缩小的趋势,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竞争力差距也呈现继续缩小的趋势。这充分说明我国四大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的协调性日益增强,均衡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从区域内部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差异分析来看:  东部地区10个省份的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绝大部分都在上游区,只有河北省处于中游区和海南省处于下游区,其他8个省份都处在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上游区,并且排位比较稳定,变化不明显,说明东部地区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但在东部地区的10个省份内部,竞争格局也是不平衡的,最明显的差距体现在海南省与其他省份之间,就是同样排在上游区的省份,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从竞争力得分看,除上海市以外,北京市、江苏省和广东省得分都在90分以上,而福建省只有60多分,河北省分值只有上海市的一半强,与北京市和广东省的分值也有较大的差距。另外由于竞争力得分的变化,使得处于上游区的几个省份竞争力排位有所变化,其中有江苏省和广东省排位对调,天津市和山东省排位对调,但总体上看,两年之间各地区内部的排位还是相对比较稳定的。  中部地区6个省份的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除江西省处在下游区外,其他5个省都处在中游区,与2007年相比,2008年湖北省、河南省和山西省综合排位波动明显,分布上升3位、下降3位和下降4位,而湖南省和安徽省的综合排位都下降了1位,中部地区各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不够稳定。从竞争力得分来看,中部地区与上游区各省份得分差距较大,与下游区各省份之间得分差距更小,这说明从整体上而言中部地区不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中部地区内部的6个省份也表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湖北省处于中游区的前列,而安徽省处于中游区的末尾,江西省则处于下游区。从地区内部的排位变化来看,湖北省从中部地区的第3位上升到中部地区的第1位,河南省从中部地区的第1位下降到第2位,山西省从中部地区的第2位下降到第3位,这反映了中部地区各省份竞争力相对变化较大。  西部地区12个省份的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大多数处在下游区,只有内蒙古自治区处于上游区,四川省和陕西省处于中游区,其他各省份处于明显的竞争劣势地位,从表2-2的竞争力得分来看,西部地区平均得分只有东部地区得分的一半,表明其竞争力与上游区相比有很大差距,但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相比,很多省份的竞争力得分差距很小,其竞争力劣势就不太明显。但从2007-2008年得分来看,平均得分有所增加,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在缩小,特别是内蒙古自治区连续两年处于上游区,说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西部地区的竞争优势得到加强。从西部地区12个省份的内部来看,同样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特别是内蒙古自治区处于上游区,在全国处于竞争优势地位,与西部地区其他省份相比,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除内蒙古自治区以外,尽管其他各省份的排位是比较接近的,但从竞争力的得分看,各省份之间的差距也是很明显的。比如,同样是处于下游区,重庆市综合得分是西藏自治区得分的1.65倍。正是由于存在这种明显的差距,使得西部地区各省份之间的综合竞争力排位相对稳定,除了少数省份排位有所调整以外,没有太大变化。  东北地区3个省份的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分布越来越接近,2007年辽宁省排在上游区,黑龙江省处于中游偏上,而吉林省处于中游偏下,作为一个整体的区域特征不明显,但是到了2008年,三个省份的竞争力综合排位都有上升,特别是黑龙江省上升了4位,从中游偏下进入中等位置,使得东北地区三个省份竞争力综合排位区域靠拢。从得分来看,2008年显著增加,不但明显缩小与东部地区平均得分的差距,还拉大了与中部地区的差距,说明相对于其他地区,东北地区2008年竞争优势得到较大提升。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蓝皮书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等单位于2006年1月联合成立的“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2010年的重大攻关课题。该蓝皮书已连续发布四部《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蓝皮书,具体由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负责组织研究,是财政部批准和资助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验室》2009~2010年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是福建师范大学省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2009~2010年的重大攻关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该书在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博士生导师李建平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社长高燕京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闽榕博士的直接指导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谢寿光社长的支持下,由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组织专家学者开展深入研究,全书历时近一年,研究对象涉及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和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时间跨度为2007~2008年,200多万字,数据采集、录入和分析工作庞杂而艰巨,采集、录入基础数据15.8万多个,计算、整理和分析数据近80多万个,共制作简图1300幅、统计表格1300个,竞争力地图33幅,建立数学模型2个。书中所采用的数据全部来自2008年和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相关省市、部门提供的专业年鉴、统计公报等。该书所构建的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具有鲜明客观性、系统性、逻辑性、宏观性、创新性,论述系统全面、视角新颖、观点独到、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的特点。此外,该书紧密结合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国内经济形势,对各省市区就如何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不仅在深化我国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方面具有相当的学术创新价值,而且对当前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应对危机、推动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可谓是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领域的一部集大成之作,值得理论界、学术界、政府部门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决策者及相关人员一读。  创新是学术研究的终极目标和神圣使命,也是学术的生命之所在。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发布四年来,能够持续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每年都有创新。那么,2010年蓝皮书与2009年的蓝皮书相比,它的突破与创新点体现在哪里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首次尝试选取GDP、人均GDP、进出口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最终消费支出、居民消费支出等10多个主要经济指标,把本评价期内我国大陆地区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与G20国家进行简单的国际比较,形成了中国内地10个省份和18个国家共28个单位参与比较。从中可以更好地反映我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状况,同时,通过这样的比较,力图反映我国各省市区在抵御全球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复苏当中所体现的活力和竞争力。因为我国各省市区在本评价期内呈现的竞争力和发展活力,推动了全国经济呈现V型反弹,这不仅对一个拥有13亿人口大国的国家来说,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对世界经济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而作出的突出贡献。充实并完善了港澳台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指标评价体系。在2009年版省域竞争力蓝皮书所构建的港澳台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指标评价体系,形成了目前由1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和106个四级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采集了2007~2008年港澳台地区的经济数据,对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及港澳台地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综合排名,以期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包括港澳台地区和中国内地31个省级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发展变化,并分别就如何提升港澳台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出了对策建议。在各省市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分析部分,把2008~2009年度各个层级指标的对比分析充分纳入到分析思路之中,更加直观、全面地反映本评价期内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变化情况,提出的对策建议紧密结合全球和国内经济新形势、新变化和新要求,更加贴近各省市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更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加强了对全国各省、市、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区域分布的深度分析。各省、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反映出的只是排序位差,上下位之间相差0.1分是相差1位,相差10分也是相差1位,不能反映各个位差之间的实际差距,自然也不能反映不同地区之间的实际差距。所以,今年的蓝皮书特别加强了对各省、市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实际差距及其均衡性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内容,为进一步分析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借鉴。  据介绍,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成立的宗旨是每年定期向社会发布有关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产业经济和企业竞争力等竞争力问题的综合评价报告。该中心还定期举办“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高层论坛”、“海峡两岸竞争力高层论坛”,邀请国内竞争力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精英共同探讨竞争力研究的新内容、新方法。除此之外,自2009年10月起,获准创办了全国第一本专门从事研究竞争力的公开发行刊物,即《综合竞争力》杂志,我们真诚地愿与学术界同仁、政府管理者、企业家、理论研究与实践者共同深化对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为中国竞争力经济学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中医美容

金融保险纠纷

法定继承

网络营销课程

上一篇: 省域煤炭行业研究系列报告之三山东
下一篇: 看A50期指逆市拉涨听首席经济学家们在高端会议上这么说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